经贸合作区点亮“一带一路” |
|
来源:商务部 |
【2017-06-02】
|
日前,商务部合作司副司长张幸福在国新办举行的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情况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战略对接,完善合作机制,发挥中国企业、东道国企业和第三方企业的各自优势,与东道国一道推进经贸合作区建设,更多地惠及当地民众。 据统计,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方面,2014~2016年,我国企业先后在20个沿线国家建设了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张幸福表示,中国企业是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结合所在国家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发展战略等因素,在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目前经贸合作区主要分为加工制造类、资源利用类、农业产业类、商贸物流类、科技研发类和综合开发类等几大类型。 张幸福指出,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对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推动所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双边经贸合作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里面我们想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一下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作用和贡献。”张幸福举例指出,目前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7.8亿美元,生产总值超过6亿美元。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埃及期间,与塞西总统共同见证了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的揭牌仪式,表明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再比如,当前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成为柬埔寨重要的纺织产品的生产基地,对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超过了50%,解决了当地1.7万人的就业问题,并为东道国捐助资金超过1000万美元。此外,红豆集团作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建设单位,在西哈努克省进行了百人培训。 “我们在匈牙利有两个园区,一个是宝思德经贸合作区,另一个是商贸物流经贸合作区。宝思德经贸合作区直接运用了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模式,成为借鉴中国发展经验的一个典型案例。”张幸福说。 张幸福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战略对接,完善合作机制,发挥中国企业、东道国企业和第三方企业的各自优势,与东道国一道推进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更多地惠及当地民众。“同时也希望有关国家和中国政府一道努力,为相关合作区的建设营造有利的法律政策和营商环境。”
|
[ 关 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