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投资限制新举措,酝酿半年后“缩水”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2024-01-29】
当地时间1月2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经济安全一揽子计划”,包括加强对外国直接投资(FDI)和敏感技术出口控制等。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等24日报道,为避免与成员国的摩擦,该一揽子计划较外界预期有所“缩水”。在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亲自推动下,“欧洲经济安全一揽子计划”已经酝酿半年有余。去年6月,欧委会出台“欧洲经济安全战略”(EESP),这是冯德莱恩同年3月首度提出对华关注“去风险”而非“脱钩”以后欧盟的首个具体措施,也被认为是欧盟对华“去风险”路线的政策化“草图”。根据欧委会发布的新闻稿,“欧洲经济安全一揽子计划”将提出5项新举措:修订外国直接投资(FDI)审查规定,要求所有欧盟国家审查外国投资;规范对外投资,要求成员国审查私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对影响欧盟安全的军民两用技术进行统一出口管制;加强支持具有军民两用潜力的技术研发;加强欧盟和国家层面的科研安全。《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在报道中提到,该一揽子措施在实施投资限制上的实际效力较外界预期被弱化。欧委会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有关欧盟国家对外投资和投资准入的审查,以及加强对有潜在军事用途的技术的出口管制。但这次一揽子措施中唯一有法律效力的是修订《欧盟外国直接投资(FDI)筛选条例》的立法提案,这也是欧盟出台对华“去风险”路径草图后的首项相关法律提案。欧洲新闻电视台24日称,冯德莱恩去年6月曾承诺,欧委会将很快开发出首个对外投资筛选机制。然而,一些成员国和私营部门对这一举措持保留意见,认为这一制度会侵犯商业自由。法新社指出,对欧委会而言,这类谈判需要谨慎操作,因为各国政府将出口管制和投资监管视为国家权力,布鲁塞尔必须避免越俎代庖。欧洲新闻电视台说,这种反对声音在24日似乎得到了回报:欧委会没有提出正式的建议,而是公布了一份呼吁“启动欧盟在第三国投资(对外投资)潜在安全风险识别程序”的白皮书,该文件完全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只是为了收集各成员国的反馈。报道称,欧委会为该机制设想了一个漫长的公众咨询和证据收集路线图,将一直持续到2025年夏天。之后,欧委会将对事实进行审查,如果仍然需要降低风险,则制定对外投资筛查法律。但相关法律将经过至少两年的谈判,这意味着该机制最早要到2027年底才能实施。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24日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承认,制定该机制的时间表确实拉得较长。“从一开始,我们就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个领域,我们需要尊重制度上的特权,以及国家安全是成员国职权的事实。”他说。“这是我们需要谨慎处理的事情。”据《金融时报》,目前没有一个欧盟国家建立对外投资筛查制度。欧洲商界人士曾警告,上报交易可能会让竞争对手了解他们的数据和战略。报道认为,欧委会此次选择花费数年进行进一步磋商,对于担心增加监管负担的成员国和企业来说是一次胜利。报道称,在俄乌冲突爆发、中美贸易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欧盟加强了其贸易限制措施,以应对其认为对欧洲经济安全构成的风险。自2020年起,欧盟要求各成员国向其通报可能威胁安全或公共秩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但由于相关定义过于宽泛,导致太多非风险性交易必须接受审查,欧委会希望划出先进半导体、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等敏感领域,并统一协调各国的计划。当前,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2个成员国没有此类制度。此外,欧委会还打算首次将欧盟外实体拥有的公司在欧盟内部的投资纳入审查当中。尽管这次公布的“欧洲经济安全一揽子计划”中没有提及中国,但不少外媒在报道中都表示,这套新工具应该放在中欧关系的背景下看待。“欧盟观察”网站24日称,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和研究外国投资者之一,但人们越来越担心其中一些投资可能会增强其“经济竞争对手”国家的实力,“尤其是中国”。但欧盟成员国在如何采取行动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一些国家不愿与中国展开贸易战。据《金融时报》,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杰弗里·范莱文(Geoffrey van Leeuwen)对一揽子计划表示欢迎,但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23日表示,该计划是“缺乏竞争力”的欧盟国家的“政治”企图,目的是阻止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其他领域的投资。(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