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闻》7月21日刊发《重要矿产“摆脱中国” 美国加紧推进国内生产》一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文章摘编如下:
围绕制造电动汽车和战斗机所必需的重要矿产,美国加紧推进“摆脱中国”。在基础物资领域依赖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对这一局面深感危机,加紧推进在国内生产,并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但是,操之过急也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
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沙漠中的芒廷山口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矿山。美国芒廷山口材料公司致力于开发钕。提取出的钕将运往年内启动运转的得克萨斯州新工厂,在那里加工成钕磁铁。作为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等脱碳产品的必需原材料,钕磁铁备受关注。美国政府将为芒廷山口材料公司提供超过1亿美元补贴。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不无危机感地指出:“美国生产的锂仅占电动汽车需求量的4%,钴产量仅占13%,镍和石墨则为0。另一方面,80%以上的重要矿产在一个国家进行处理,那就是中国。”
在对于下一代产业和防务而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矿产领域,美国过分依赖被其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的中国,这一现状无疑是“国家安全保障领域的威胁”。
拜登表示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并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电池征收25%的关税,对构成电池的重要矿产也征收25%的关税。
美国政府针对的是生产电动汽车发动机和电池所必需的钕磁铁和石墨。
提倡脱碳的拜登政府在2022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每辆最多可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美国政府此举旨在推动国产电动汽车普及。
另一方面,法案规定,如果不使用在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和加工的重要矿产,原则上不属于税收减免适用对象。美国政府以矿物为杠杆,强行推进电动汽车供应链“摆脱中国”。
美国当前政策旨在同时实现摆脱对中国依赖以及脱碳。不过,这意味着美国不得不以高成本推进国内生产。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是不合理的选择,容易导致物价高涨以及财政恶化,破坏经济稳定。
只要放弃选择“摆脱对中国依赖”,就可以实现脱碳和经济稳定。但是,对于将中国视为“敌对国”的美国以及无法忽视美国意愿的盟友而言,这是一个不可取的选择。如果选择“摆脱对中国依赖”以及经济稳定,则脱碳进展必然明显延迟。这是因为,中国提供的低价矿产和零部件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各国的脱碳转型。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