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半导体管制的新拉拢对象——韩国

信息来源:机工情报 【2024-10-22】

  

当前,对半导体供应链的控制已成为国际力量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近年来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其目标和执行都表现出了让半导体回流美国的雄心。但美国多次强调,要想取得出口管制的成效,还需要志同道合的技术先进国家的支持。2022年10月美国针对中国加强半导体出口管制以来,美国一直在向盟友施压,要求盟友与其实施类似的出口管制。日本、荷兰已采取相应措施,而韩国在先进技术领域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也成为美国拉拢和施压的对象。

韩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重要性

美国拉拢韩国的目的

多边出口管制能更有效地限制敏感技术的转让,更有效地监督合规情况,并提高管制的有效性。此外,建立多边/诸边出口管制机制也可使美国出口管制的域外管辖权不会“误伤”盟友。最重要的是,实施协同共管,可以使美国安心,确保美国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在受到严格限制时,盟友不会填补美国的市场空白。2023年,美国迫使日本和荷兰加入对华半导体管制阵营。日荷的加入,解决了美国的两大担忧:一是,荷兰和日本公司不会趁美国限制出口之机向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设备;二是,日荷也不会重新调整半导体参数继续向中国供应先进半导体设备

韩国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欧洲和日本在制造半导体生产所需的设备和化学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韩国则是半导体(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的主要生产国。韩国最大的两家制造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是全球内存芯片的主要生产商。根据2022年的数据,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约占全球NAND闪存芯片市场份额的50%;约占全球DRAM芯片市场份额的70%。韩国企业作为半导体无晶圆厂模式的代表,发挥着关键作用,拥有全球18%的市场份额。根据麦肯锡的数据,全球10纳米以下的半导体,37%在韩国(其余在中国台湾地区)生产,这使韩国有能力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

半导体是美国和韩国在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合作的主要内容

2021年,美韩两国同意在研发方面开展合作,并支持对两国尖端制造业的投资,包括三星电子承诺投资17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第二个半导体制造厂(fab)。随后,SK海力士宣布将投资15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先进的芯片封装厂和研发设施。三星还考虑投资2000亿美元,在美国再建11家工厂。美韩于2023年12月9日举行新一代关键新兴技术对话第一次会议,双方计划在半导体、量子、生物、电池和清洁能源等关键新兴技术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具体包括共同研究、相互投资、制定标准和人才开发等。

韩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风险

半导体产业对韩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韩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风险要大得多。韩国是一个贸易依赖型经济体(占GDP的70%以上)。半导体(芯片)是韩国最大的出口门类,2022年占出口总额近18.9%。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大国竞争对韩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韩国半导体的出口严重依赖中国市场

2022年,韩国半导体出口总量的55%出口到中国,12%出口到越南,9%出口到中国台湾地区,7%出口到美国。据韩国贸易协会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自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出口管制以来,韩国半导体设备对中国的出口连年下降:2021年1月出口额为3.3亿美元,2022年降至2.3亿美元,2023年进一步降至1.4亿美元。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使韩国产品极易受到美国出口管制的影响。

韩国半导体的生产严重依赖中国材料和工厂

20238月,中国对半导体核心材料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韩国对中国上述两物项的进口依赖度达87.6%。此外,韩国对自中国进口的氖、氙、氟化氢、二氧化硅等依赖度分别为86.2%、69.9%、65.7%和61.6%。

韩国最大的两家半导体制造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都在中国建有合资工厂。三星电子约40%的NAND闪存芯片在西安工厂生产,而SK海力士约40%的DRAM芯片在无锡生产,20%的NAND闪存芯片在大连生产。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中国建立半导体生产企业的投资总额分别超过280亿美元和290亿美元。相比之下,三星在德克萨斯州泰勒市的工厂投资则仅为170亿美元。

韩国半导体的技术依赖美国及其盟友

据彭博报道,在蚀刻、等离子沉积和溅射等10个关键芯片制造阶段中,美国占据主导地位,而日本和荷兰控制着晶圆清洗和光刻等其余阶段。这意味着韩国作为芯片制造商的关键作用取决于美国及其盟国提供的技术、材料和专业知识。为了保持在芯片行业的领先地位,韩国芯片制造商需要与美国及其盟友的公司进一步加强合作。

韩国半导体产业受美国系列政策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企业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的程度并不高。这可以归因于他们对管制物项的依赖程度有限。然而,随着近年越来越多的物品受外国直接产品(FDP)规则的约束,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出口豁免始终是悬在韩国企业头上的“剑”

2022年10月,美国修改出口管制政策,阻止中国获得先进芯片及其生产设备,韩国半导体巨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因此陷入困境。它们只获得了一年的豁免权,可以继续供应设备,维持其在中国大型芯片制造厂(晶圆厂)的运营。

一年后(2023年),美国承认这两家韩国公司为“经验证最终用户”,免除其逐案申请许可证的要求。虽然这对韩国政府和产业界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韩国芯片制造业在中国继续生产、扩建产能的不确定性。可以运入中国的半导体设备类型仍然受到限制,这将阻碍这些工厂的技术升级,降低这些工厂的价值,并限制中国工厂的产能扩张。

出口管制措施的反复性和不确定性将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

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往往反复无常,难以预测。这种情况或将使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化为泡影。通常,半导体公司需要在研究、开发和制造设备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花费较长的周期。因此,政策的不稳定性会阻碍公司在交货或投资方面的承诺,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定位和技术进步。行业利益相关者认为某些政策可能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了额外的、不可预期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改变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迫使韩国制造企业迅速调整战略。

部分影响超出了出口管制本身的范围

除了上述挑战外,韩国半导体制造商还遇到了美国出口管制带来的其他复杂问题。例如,2023年5月,中国禁止使用美光的产品。作为回应,美国要求韩国公司不要填补中国市场的空缺。美方的要求使韩国公司陷入困境。事实证明,遵守这一要求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分销商的采购订单很多,而最终用户往往是中国公司。此外,这种情况还引发了对潜在的反垄断相关后果的担忧。越来越多的人担心,美国可能会利用豁免政策的自由裁量权迫使韩国企业遵守不填补中国市场空白的要求,从而加剧韩国企业运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增加投资的复杂性

2023年3月,美国禁止《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受益者在未来10年内将其在中国的半导体产能提高5%或更多。对于老一代通用芯片,这一增长上限为10%。如果超出这些限制,就必须全额退还补贴,这实际上是禁止了受补贴企业的对华投资,并限制企业维持现有生产水平。韩国拥有强大的无晶圆厂模式企业,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韩国前产业通商资源部长李昌阳曾表示,韩国政府和半导体行业“对该法案所附加的条件感到担忧”。

进退维谷的韩国

美国是韩国的盟友,中国是韩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尽管韩国希望维持现状,但双方之间的竞争博弈使韩国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微妙境地。

中国占韩国贸易总额的近25%,而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2%和7%。此外,中韩两国通过全球供应链形成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既深且广。目前有超过2万家韩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

一旦韩国对中国半导体物项采取管制措施,韩国企业一方面要遵守韩国的法规,同时也要满足美国的出口管制要求,这不仅会增加韩国企业的合规负担,而且意味着韩国公司将失去中国市场,韩国半导体行业的形势将更加恶化。未来,韩国公司可能会向政府提出补贴或其他形式的支持要求,以弥补限制出口造成的损失。

韩国经济研究所高级主任特洛伊·斯坦加罗内称,“韩国在平衡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方面需要走一条微妙的钢丝。”“它处于与半导体和电动汽车电池相关的关键技术的前沿,为韩国企业创造了经济机会,但也带来了脆弱性。”

韩联社援引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前通商交涉本部长吕翰九的话说:“鉴于美中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韩国难以简单地退出这一局面。政府应当努力在尽可能减少本国中小型企业损失的同时,与美国找到一个合理的折中方案。”

未来韩国可能采取的措施

韩国通过使用全面管制原则协调与盟友的出口管制

韩国的出口管制制度包括:(1)与多边出口管制制度一致的战略物项管制,没有任何单方面管制的物项(2)与美国等主要盟国一致的全面管制(catch-all)原则。全面管制要求在向某个国家或有关个人或实体出口某种非战略物项时,或在出现任何危险信号的情况下,必须获得许可证。韩国历来通过使用全面管制(catch-all)原则,协调与主要盟国的出口管制。例如,在俄乌冲突后,韩国更新了对运往俄罗斯的非战略性物项的清单(需要申请许可证),以便与美国对俄罗斯的出口管制措施一致。目前,运往中国的半导体相关物项不在韩国出口管制范围之内。

美国希望韩国制定单独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

美国希望,韩国能够在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方面实施真正的政策措施,不仅是韩国与美国合作并遵循美国的“指示”。如果没有韩国独立的出口管制法规,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及执法将大打折扣,即使美国扩大其FDP规则,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充分利用多边框架的作用,同时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

由于地缘政治分歧不断加深,当前的多边出口管制制度已无法灵活应对当前的挑战。但韩国和美国可以与日本、荷兰、中国台湾地区和德国等国家/地区合作,以双边和三边(美日韩)机制为踏板,建立多边出口管制制度。此外,美国已提出,出口管制仅是经济安全工具包的一种,还需要与投资筛选、技术标准制定、网络安全措施、产业政策等工具协调使用。

与其他面临相同困境的国家加强合作

在中美半导体博弈中,多国已同韩国一样,陷入困境。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可就规范、规则和程序达成新的国际共识,以防止中美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技术和价值观方面发生冲突。上述各国既是美国的盟友,也是中国的主要经济伙伴。他们的集体行动或将是摆脱中美“博弈”、通过多边合作恢复国际秩序的可行途径。

2023年12月,韩国总统访问荷兰,这是自1961年建交以来韩国领导人首次访问荷兰。此次访问的主要重点是加强韩国和荷兰之间的半导体合作,旨在两国之间建立“芯片联盟”。

小结

美国担心韩国可能成为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的漏洞,因此正致力于堵住这一漏洞。

2024年3月,在荷兰首相吕特访华之际,美国商务部负责产业与安全的副部长埃斯特维兹(Alan Estevez)在华盛顿对记者说:“我们正在力推对关键部件提供维护的限制,所以我们正与盟友进行讨论。”6月,埃斯特维兹访问荷兰和日本,敦促两国政府分别对ASML和东京电子对华出口实施更多限制。8月底,有消息称荷兰计划限制阿斯麦(ASML)在中国维修半导体设备,涉及深紫外光刻机(DUV)。

同月,有消息称美国希望日本公司限制向中国出口对芯片制造至关重要的专用化学品,包括光刻胶;希望德国蔡司停止向中国运送半导体光学类零部件。但这些国家称希望在考虑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之前评估当前限制措施的影响。

考虑到美国在半导体供应链上的影响力,以及国家利益高于经济利益的观点,韩国无论以何种方式参与对华半导体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或将只是时间问题。

9月初,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郑仁教称,“对于试图善意遵守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国家或公司来说,美国应该给予相应的‘胡萝卜’……这将有助于美国的政策更容易被其他盟友接受。”

必须清醒认识到,美国在中美技术与产业竞争背景下对各国/地区的拉拢,本质上只是为了管控该国/地区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潜在竞争,本意是为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争取时间,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必将破坏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最终损害的不仅是中国企业的利益,也将挤压其他国家/地区企业的生存空间。正如ASML首席执行官富凯9月初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美国主导的以国家安全为名限制ASML向中国客户出口的行为变得更具“经济动机”,预计对美国主导的限制措施的反击也会越来越多。


信息来源: 机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