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预警信息简报 2023年第4期

信息来源:天津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 【2023-05-10】


信 息 简 报


天津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


天津市公平贸易预警点


2023年第4


主要内容

  1. 去美元化!东盟大动作,巴西与中国贸易直接本币结算,人民币“朋友圈”不断扩大

  2. 中法经贸合作开辟新前景

  3. RCEP将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

  4. 巴西政府确认取消跨境50美金小额包裹进口免税政策

  5. 欧洲通过全球首个“碳进口税”,涉及多种产品!

  6. 又一大国宣布:使用人民币结算,停用美元!




去美元化!东盟大动作,巴西与中国贸易直接本币结算,人民币“朋友圈”不断扩大

近日,人民币传来了大消息。中国与巴西的金融合作动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抛弃美元 巴西与中国使用本币进行贸易

综合法新社等多家外媒30日报道,巴西政府当地时间29日表示,巴西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

报道称,这项协议让中国和巴西(拉丁美洲最大经济体)可以直接进行大规模的贸易和金融交易,用人民币兑换雷亚尔,反之亦然,而不是通过美元。

巴西贸易和投资促进局(ApexBrasi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预计这将降低成本,同时促进更大的双边贸易,并为投资提供便利。”

据悉,中国和俄罗斯、巴基斯坦以及其它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协议。

329日,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局长豪尔赫・维亚纳在北京举行的商业研讨会上讲话

这一信号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市场上,“去美元化”的进程将越来越加速。

对此,3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称,中国和巴西今年初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她表示,我们认为,中国和巴西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与巴西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促进双边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具体问题建议请向中方的主管部门了解。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拉美研究中心秘书长金晓文30日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中国与巴西进行本币结算,必然会降低企业投资成本,这将推动两国扩大贸易往来与投资规模。

原先巴西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严重,用人民币直接结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欢迎中国企业到巴西进行投资的信号。

此外,巴西是拉丁美洲第一大经济体,这项协议具有一定外溢效应,其他拉美国家很可能也会愿意和中国签署相关协议,这将有利于扩大人民币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推动中国和拉丁美洲的贸易和投资更进一步。

巴西是我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国

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巴西的主要出口国。中国以出口工业制造品为主,巴西则以出口农产品、能源和矿产品为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近日表示,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巴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双边贸易稳步发展,投资合作日趋活跃。

尽管当前世界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但中国和巴西的双边贸易额仍在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17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中方出口额619.7亿美元,进口额1095.2亿美元。

巴西是我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国,而我国已连续14年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从过往来看,互补性已为双方经贸活动带来助力。具体而言,巴西是中国大豆、鸡肉、食糖等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玉米等重要农产品也实现了对华出口并迅速增长。

中国则主要出口机械设备、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设备、仪器仪表、纺织品、钢材、运输工具等。

在投资方面,我国对巴投资主要涉及能源、矿产、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等行业。巴西在华投资主要涉及压缩机生产、煤炭、房地产、汽车零部件生产、纺织服装等项目。

巴西总统卢拉即将访华 商业代表团已迫不及待抵京

据此前媒体报道,卢拉原计划于325日启程前往中国。出发前,他出现了喉咙疼痛等症状,经医院确认,卢拉患有甲流造成的支气管性肺炎。

最新消息,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30日报道,巴西政府向中方提出,将总统卢拉访华的日期改为411日。还需中国方面确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会上表示:“巴方已向中方通报了有关卢拉总统因病推迟访华的决定,中方对此表示理解和尊重,向卢拉总统表示慰问,并祝他早日康复,中方将就有关访问事宜继续同巴方保持沟通。”

卢拉的行程因故推迟,但巴西的商业代表团却等不及了。

据彭博社此前报道,巴西农业和畜牧业部部长卡洛斯·法瓦罗与规模异常庞大的商业代表团一起已于322日提前抵达北京,为两国间的潜在合作铺路。

据悉,商业代表团由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组成,包括来自农业、能源等多个行业的代表。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加深与中国的合作,争取进一步扩大两国的贸易规模。

此前,根据巴西政府的一份商业代表团初步名单,近250名巴西企业高管将随该国总统卢拉访华,其中超四分之一来自巴西肉类行业。

东盟国家商讨减少对美元依赖 转用本地区货币结算

东盟方面也传来利好——“东盟简报”网站29日刊文称,328日,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开幕。会议的首要议题是讨论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转向以当地货币结算。

会议讨论了通过本币交易(LCT)计划减少对主要货币依赖的努力。这是之前已经开始在东盟成员国之间实施的本币结算(LCS)计划的延伸。

这意味着东盟跨境数字支付系统将进一步扩大,并允许东盟国家使用当地货币进行贸易。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于202211月就此类合作达成了协议。

东盟有10个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

3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以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显示,亚洲经济体扎实推进区内本币结算与合作,推动本币结算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22年末,亚洲经济体签署的处于存续期的本币互换协议达到26份。其中,中国与亚洲经济体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规模达到1.973万亿元人民币,其他亚洲经济体间签署的协议规模达到1135 亿美元。

截至202212月,日元和人民币分别以2.88%2.15%的占比居全球主要货币国际支付金额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外市场)


全国大罢工!马士基停止进出口,采取应急方案

法国人民又又又罢工了,印象中法国似乎要么正处于大罢工的惊涛骇浪中,要么就处于大罢工后的阵痛中。今年以来,法国多地已经爆发了多轮的罢工浪潮,上周的3月底发生全国性大罢工,部分地区的抗议活动局面“已经失控”。而下一场全国性的罢工运动据悉将在46-7日举行。轮流罢工严重影响了航空、铁路、港口的正常运行。马士基发布最新法国全国罢工对运营影响的客户资讯。

43日,马士基发布公告称,为保证客户供应链正常运转,鉴于法国目前的局势,马士基为客户提供业务救济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供应链的影响。

除勒阿弗尔港(Le Havre)外,所有码头的综合滞留费、滞期费和仓储费将直接向客户开具仓储费发票,并将在以下几天停止进口和出口:37日至8日、321日至22日、3272829日、46日至7

对于SPOTTwill从法国出口货物,马士基将免收订舱取消费、订舱修改费;已装运货物的修改将按照通常程序重新定价。

如果更改与罢工情况有关,则希望更改装运目的地的客户将无需支付通常的COD(目的地更改)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将适用新的海运费率,并且在码头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例如重新积载)将照常计费。(海运网)


保护本国语言!意大利提出新法案,或将禁止使用英语,违者罚款10万欧元!

意大利拟立法限制使用英语 违者最高罚款10万欧元

当地时间43日,据《欧洲新闻》报道,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所在的右翼政党意大利兄弟党提出新的立法草案,要求在官方交流中不得使用英语和其他外来词汇,违者面临最高1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5万元)罚款。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1日报道,立法草案中的限制对象包含所有外语,但主要针对英语。

它要求所有在公共行政部门任职的人“精通”意大利语并掌握这门语言的“书面和口头知识”;官方文书中不得使用英语,包括不得使用英语“首字母缩略词和名称”称呼在意运营企业职位;外国实体所有内部规章条款和聘用合同必须有意大利语版本。违者将面临5000欧元(约合3.7万元人民币)至10万欧元(约合74.5万元人民币)罚款。

报道称,意大利众议院议员法比奥·兰佩利提出这项立法并得到总理的支持。虽然该法案涵盖所有外语,但它特别针对“英语狂热”,或者说针对英文单词的使用。立法草案称,使用英文单词是对意大利语的不尊重,让意大利语蒙羞。草案还说,更糟的是,英国已不再是欧盟成员。

据报道,这项尚未提交议会辩论的法案要求,任何在公共管理部门任职的人都必须“了解并掌握意大利语口语和书面语”。该法案还禁止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英语。

根据记者看到的一份立法草案,外国实体的所有内部规定和就业合同都必须具备意大利语版本。

报道称,该立法草案说:“这不仅仅是时尚问题,因为时尚总在改变,而英国狂热对整个社会都有影响。”

该法案的第一条规定,即使在与不说意大利语的外国人打交道的办公室里,意大利语也必须是使用的主要语言。

第二条规定“在本土推广和使用公共产品和服务时有义务”使用意大利语。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被处以5000欧元至10万欧元的高额罚款。

意大利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

另外前几天,意大利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这一举动引发全球科技圈哗然,这也意味着,意大利成了全球首个对AI聊天机器人采取行动的西方国家。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331日,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宣布,即日起暂时禁止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已就OpenAI聊天机器人ChatGPT涉嫌违反数据收集规则展开调查,并暂时限制OpenAI处理意大利用户数据。

该机构称,尽管根据OpenAI发布的条款,ChatGPT针对的是13岁以上的用户,但并没有年龄核实系统来验证用户年龄。

个人数据保护局说,320ChatGPT平台出现了用户对话数据和付款服务支付信息丢失情况。此外平台没有就收集处理用户信息进行告知,缺乏大量收集和存储个人信息的法律依据。

美联社消息称,开发聊天机器人的美国公司OpenAI当天深夜表示,应政府要求,已为意大利用户禁用了ChatGPT。该公司表示,它相信自己的做法符合欧洲隐私法,并希望很快再次推出ChatGPT

“封杀”ChatGPT一事,在意大利高层引发了激烈讨论。据路透社42日报道,意大利副总理兼基础设施与可持续交通部长马泰奥·萨尔维尼说,意大利对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的禁令似乎有些过分了,并建议尽快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报道称,萨尔维尼则批评数据监管机构“虚伪”、缺乏常识,因为“几乎所有在线服务都涉及隐私问题”。

德国也在考虑屏蔽ChatGPT

据路透社消息,德国联邦数据保护专员乌尔里希·凯尔伯(Ulrich Kelber)在43日发表的评论中告诉德国《商报》,德国可能会追随意大利的脚步,因数据安全问题“封杀”ChatGPT

凯尔伯说,德国已要求意大利提供有关其禁令的进一步信息。法国和爱尔兰的隐私监管机构表示,他们也已与意大利数据监管机构联系,讨论其调查结果。

爱尔兰数据保护机构(DPC)的一位发言人说:“我们正与意大利监管机构跟进以了解他们采取行动的依据,我们将与所有欧盟数据保护机构协调此事。”(外跨研究中心、外市场)


没订单!越南7500多家工厂停业解散!

2023年第一季度,越南经济增速踩“急刹车”,成也出口,败也出口。

越南鞋厂日子难过 7500家工厂停业解散

327日,据《越南经济评论》报道:2022年底的订单短缺仍在持续,导致不少南方企业不断缩减生产规模、裁员、缩短工时

目前,已有7500多家企业登记限期停业、停业待解散和办结解散手续。此外,家具、纺织、鞋类、海鲜等重点出口行业的订单大多下降,使得20236%的出口增长目标面临不小压力。

今年3月,越南最大的鞋厂宝元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一份文件,内容是关于执行与近2400名工人因订单困难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一家大公司,以前招不到足够的工人,现在却要大量裁员,可见皮革、鞋类、纺织业的企业实在是举步维艰。

TP企业协会统计,越南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有高利率贷款(43%)等。

2022年,越南经济同比大增8.02%,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但2023年开局,“越南制造”却踩下了刹车。极其依赖的出口萎缩,导致经济增长也开始放缓。

当地时间329日,越南统计局(GSO)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越南GDP同比增长3.32%,低于上一季度的5.92%,同时低于市场预期共识的4.8%

GSO表示,GDP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消费者需求减少,3月份海外销售同比萎缩14.8%,本季度出口下滑11.9%GSO一般账户统计部副主管Tran Thi Thu说,第一季度纺织品和鞋类订单下降了70%80%,而电子产品出货量同比下降10.9%

越南最重要的出口加工产品正是电子产品,出口量居全球第12位,其中手机出口位列全球第2名。三星的手机、任天堂的游戏机、LG的显示屏和苹果的AirPod从海防和胡志明市源源不断发往全球,数量以千万计。

这也导致了越南整体出口下滑。数据显示,3月份海外销售同比萎缩14.8%,而1-3月,越南整体出口同比下降11.9%

GSO表示,全球经济正处于复杂的发展进程中且充满不确定性,暗示了全球高通胀和需求疲软带来的麻烦。

这与去年的情况大相径庭。2022年全年,越南的商品和服务出口金额为3847.5亿美元。其中,商品出口额为371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服务出口额约为129亿美元,同比大增145.2%

此外,由于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越南第一季度建筑和工业部门产出下降0.82%,制造业下降0.37%

这是越南十二年以来第二低的一季度数据,几乎与新冠疫情大流行开始时一样严重。

GSO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越南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鞋类和家具出口国之一,但在2023年第一季度,越南正面临“世界经济不稳定和复杂的发展”:

随着一些国家收紧货币政策,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减少了主要贸易伙伴的消费需求。这对越南的进出口量产生了影响。

世界银行在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像越南这样依赖大宗商品和出口的经济体特别容易受到包括出口需求放缓的影响。

世贸组织更新预测:2023年全球贸易放缓至1.7%

这样的情况不只是出现在越南,被称为“全球经济金丝雀”的韩国同样出口持续低迷,这加剧了人们对该国经济前景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

331日,韩国工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经济放缓,全球对半导体的需求疲软,韩国3月份的出口连续第六个月下降,并补充说,韩国已经连续13个月遭受贸易逆差。

数据显示,3月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3.6%,至551.2亿美元。主要出口项目半导体的出口在3月份暴跌34.5%

高基数效应也是上个月出口下降的原因,因为去年3月出口创下了63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由于能源进口同比下降11.1%3月份进口同比下降6.4%,至597.5亿美元。

4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最新《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预计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将放缓至1.7%,并警告俄乌冲突、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粮食安全挑战、通胀和货币政策收紧等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WTO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1.7%。这一增幅低于20222.7%的增长率,也低于过去12年来2.6%的平均增长水平。

不过,这一数据高于去年10月所做出的1.0%的预测。这里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放松对疫情的控制,WTO预计这将释放消费者需求,进而促进国际贸易。

简而言之,在最新报告中,WTO对贸易和GDP增长的预测均低于过去12年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6%2.7%)。(进出口经理人)


中法经贸合作开辟新前景

46日,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率经贸代表团访华之际,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主席与马克龙总统共同出席闭幕式并致辞。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法国经财部部长勒梅尔主持闭幕式。

会议期间,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集体会见了部分随同马克龙总统访华的法国企业代表,其中包括法国巴黎银行董事长乐明瀚、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米其林集团董事长孟立国、路威酩轩集团秘书长雅麦等。

王文涛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包括法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各国企业带来新机遇,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愿和欧方一道为中欧间相互投资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鼓励法国企业着眼长远,继续扩大对华投资,共同反对“脱钩断链”,维护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双方还就扩大法国优质产品进口、便利双方人员往来、加强中法人文交流、中欧产品标准接轨等议题进行交流。

47日,王文涛会见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傅里。双方就空客公司在华投资项目及未来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受访专家认为,中法经贸合作对于中欧经贸合作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深化合作挖掘新增长点

三天时间,满载而归,马克龙的访华之旅已经落下帷幕,但由这段中国之行开启的多项经贸合作才刚刚开始。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闭幕式后,双方36家企业签署了制造业、绿色、新能源、创新等领域18项合作协议。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订的超210亿元大单,合作协议包括建造216艘大型集装箱船,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的纪录。

法国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也在当日宣布,与中国签署了160架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总价值约200亿美元;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拓展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作为欧洲航空强国,法国航空企业对中国航空市场的复苏倍加期待。据空中客车预测,未来20年,中国航空运输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3%,显著高于3.6%的世界平均水平。

航空航天、高铁和核能是中法经贸合作的传统“老三样”,在深化合作的基础上,双方也在不断寻求绿色转型的新增长点。

法国达飞海运首席执行官萨德在采访中表示,公司在中国就生物甲醇和电子甲醇的供应达成了新协议,并将与中远集团和上港集团合作开发生物燃料。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电建与施耐德电气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持续聚焦低碳能源、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等共建“一带一路”重点行业,深度整合全球资源,拥抱智能制造,构建全球竞争力。

法国电力公司则与中国广核集团续签了全球合作协议,涵盖了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该公司还与中核集团共同签署了《关于“核能支持低碳发展前瞻性研究”蓝皮书谅解备忘录》。

值得关注的是,法国企业也积极参与到中国的乡村振兴中来。达能中国与中国外资协会签署合作支持定点帮扶县的谅解备忘录。

出席签约仪式的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表示:“达能十分认可中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及共同富裕等目标。作为中国开放浪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达能将一如既往紧抓新时代开放机遇,以‘社会进步与商业成功’双重责任为己任,从营养改善、绿色生产到乡村振兴,全面助力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和共同富裕,全力支持中国社会持续进步。”

据了解,这是达能签署的第二份支持乡村发展的谅解备忘录。早在201911月马克龙访华期间,达能就与中国商务部签署谅解备忘录,助力中国脱贫攻坚。截至目前,达能已累计投入近千万元的现金、产品和服务,用于支持中国贫困地区发展,惠及7个省份。

此外,法国垃圾污水处理巨头苏伊士集团与万华化学集团和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签订了海水淡化合作项目,进一步扩大三方在环保领域的合作。阿尔斯通签署了一项为成都地铁提供电气设备的协议。欧莱雅与中国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签署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行业首个“美妆数字化循环经济模式”。

对中欧合作乃至世界经济意义深远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在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延宕、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增长疲软的大背景下,马克龙访华无疑给中法两国经贸合作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动力,对中欧经贸合作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蔡彤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首先,有助于提升两国贸易规模。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2022年中法货物贸易额约为812亿美元。“在此次中法经贸协议的加持下,两国贸易额有望在2~3年内跨越千亿美元大关。”蔡彤娟预判道。

其次,有助于拓宽两国合作领域,筑牢两国关系。中法两国经贸合作领域广泛,增长点众多。除了传统“老三样”航空航天、高铁和核能以外,此次合作协议又增加了数字经济、绿色环保、技术创新、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拓宽了两国合作领域。

再次,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的中国,与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和贸易国法国的合作体量巨大,将带动两国乃至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向联动。特别是双方都提出反对“脱钩断链”,希望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和维护更加稳健开放的供应链。

在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看来,中法经贸合作是中欧合作的一个缩影。“当前欧洲经济面临能源、通货膨胀等诸多挑战,深化对华经贸合作符合欧洲的利益。变局之中,中欧经贸合作的‘压舱石’积极效应已溢出双边关系范畴,成为全球动荡趋势中不可或缺的‘正能量’。”万喆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中欧贸易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保持稳定增长,中欧互为彼此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内生动力匮乏,但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增长,中欧已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

万喆进一步表示,当前,中国正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欧洲国家而言,是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带来新机遇的重要时机。中欧互为重要发展伙伴,市场、资本、技术优势高度互补,不仅在传统的航空等领域深化合作,而且在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绿色环保、海洋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就法国而言,其是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重要伙伴,双方在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前景广泛。(国际商报)


RCEP将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

中新社北京412日电(记者李晓喻)据中国商务部12日消息,菲律宾日前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交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书。根据规定,RCEP将于62日对菲律宾生效。这标志着RCEP将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将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中国是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商务部称,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后,在货物贸易领域,菲律宾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基础上,新增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部分塑料制品、纺织服装、空调洗衣机等零关税待遇,经过一定的过渡期,上述产品关税将从3%-30%逐步降为零。

此外,在服务和投资领域,菲律宾承诺对超过100个服务部门开放市场,显著开放海运、空运服务,在商业、电信、分销、金融、农业和制造业领域,也给予外商更具确定性的准入承诺。这些都将为中国企业扩大对菲贸易投资往来提供更加自由便利的条件。

商务部称,RCEP的全面生效将有助于扩大中国与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投资规模,满足国内消费扩大升级的需要,巩固和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全球经济长期繁荣发展。(中国新闻网)


美联储“大鹰派”再发鹰声:支持继续加息,经济衰退担忧被夸大

美国时间周二,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在接受媒体对话时表示,赞成继续加息以应对持续的通胀。通胀正在下降,但没有华尔街预期的那么快,他认为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被夸大了。

美联储3月会议纪要显示,银行业危机之下,多位官员下调利率峰值预期,预计经济将在年内温和衰退,许多官员强调政策保持灵活的必要性,好几人曾考虑3月暂停加息。

不过,布拉德不同意温和衰退的判断。他表示,“劳动力市场似乎非常非常强劲。鉴于就业市场火爆将支撑强劲的消费,现在似乎还不是预测2023年下半年经济衰退的时候。”

他还指出,“华尔街普遍非常认同六个月或是多少时间之后,会出现经济衰退,但这并不是解读当前这种经济扩张的真正方式。”

美联储在3月会议上如期加息25个基点,令基准的联邦基金利率升至4.75%-5%目标区间,为20079月、即金融危机爆发前夕以来的最高水平。决议声明删除了“持续加息适宜”,改为“一些额外的政策紧缩可能是适当的”,被解读为鸽派论调。“点阵图”仍维持今年底利率预期在5.1%不变,意味着或只能再温和加息一次。

布拉德最新支持将利率上调至比上述预估中位数高约50个基点的水平,达到5.5%-5.75%的区间。这与他在3月下旬的观点一致。当时他表示,鉴于美国经济持续强劲,他提高了对今年利率峰值的预测,从5.375%升至5.625%。该预测是基于银行业压力将会缓解的假设。

对于银行业危机,布拉德并不担心。他表示,如果3月美国两家银行倒闭引发危机,那么它很可能会反映在圣路易斯联储的金融压力指数中。该指数在310日硅谷银行倒闭后确实飙升,但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就目前而言,看起来并没有发生太多事情。

布拉德指出,并不需要失业率大幅上升才能让通胀降下来。但是需要更多时间,让消费者、企业和地方政府来花掉他们在新冠疫情时期的储蓄,而且随着支出的放缓,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通货膨胀。

布拉德还认为,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经济的表现,美联储承诺的越少越好。“你希望对夏季、秋季的新数据做出回应。你不会希望给出前瞻性指引说我们绝对不做什么事情,然后发现通胀变得太高太顽固。”

布拉德今年在FOMC会议上不具有表决权。

布拉德讲话后,市场反应明显,美股盘初涨幅迅速收窄,罗素小盘股转跌。

最近几周发表讲话的大多数美联储官员都强调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使通胀恢复到2%的目标,因为有迹象表明通胀持续存在,而且3月的银行业动荡有所缓和。(华尔街见闻)


巴西政府确认取消跨境50美金小额包裹进口免税政策

近日,巴西国家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将出台临时措施。该措施不改变跨境进口商品的税率,但要求收发货人在系统上提交完整货物信息,以便巴西税务机关及海关在进口货物时可对其进行充分检查,否则将处以罚款或退货。据悉该措施的出台是为了加强打击电子商务逃税行为。

巴西零售商表示,低价进口产品已对本地企业造成了不公平竞争。且50美元进口包裹免税规定可能被用来逃税,因此巴西政府取消50美元免税规定的决策,一方面打击了逃税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对于跨境电商的卖家来说:之前由于有50美元内可免税的优惠,所以卖家选品价值大都控制在50美金内。未来随着政策的变化,50美金内的货品不再享受优惠,订单量可能会因此下降。(搜航网)


加拿大15万公务员罢工!港口供应链、国际贸易受影响

随着工人们对不断飙升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不满,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规模罢工。最近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全国性罢工导致这些国家的包括港口、物流等服务的中断和关闭。

15.5万加拿大公务员举行罢工

在与政府谈判失败后,加拿大最大的工会之一宣布,包括加拿大税务局(CRA)在内的15.5万名联邦公务员从当地时间419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大罢工。近1/3的联邦工作人员罢工,这将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罢工之一。

加拿大公共服务联盟(Public Service Alliance of Canada)是该国最大的联邦公务员工会组织,其会员近23万人。此番该组织代表逾12万名财政部门雇员以及约3.5万名税务部门雇员与政府展开谈判,主要诉求是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提升薪资涨幅,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包容性的工作场所等。工会方面预计,整个联邦公共服务部门近三分之一的员工将参加罢工。这将导致诸多公共服务放缓或停止,诸如报税、就业保险、移民和护照申请等工作停摆,港口等的供应链及国际贸易中断,机场和边境通关放缓等。

加政府近日已公告,此次公务员罢工将令涉及23个部门和机构的工作受到影响。

以下是可能中断的内容摘要:

护照处理,因为加拿大就业和社会发展部警告说,申请和其他护照处理服务可能会部分或全部中断。

加拿大服务中心将仅限于需要就业保险、社会保险、加拿大养恤金计划和老年保障的客户。

加拿大全球事务部表示,如果发生罢工,该部门将仅限于基本服务,但预计会有所延误。

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警告说,人们可能会在申请和预约移民服务方面遇到延误。

加拿大税务局警告说,处理所得税和福利申报表可能会有延迟。

加拿大交通局警告说,争议解决和接听电话会延迟。

值得注意的是,PSAC还表示,全国大罢工可能会导致全国贸易和供应中断,称“港口、码头、火车、机场都会受到影响。”

加拿大公务员要求加薪抵消通胀

此次加拿大罢工的原因同样是与薪资有关。

加拿大公共服务联盟(PSAC)正寻求在三年内实现13.5%的加薪,即每年约4.5%。工会领导层表示,这将有助于抵消自第一波新冠疫情以来加拿大和其他发达国家急剧加速的通胀影响,通胀加速是供应链限制、强于预期的消费需求以及俄乌战事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共同造成的。

加拿大政府称,已向工会提出一个有竞争力的提议,其中包括在三年内加薪9%。负责人事和政府管理的联邦部门加拿大财政委员会表示,工会继续坚持政府负担不起的要求,这将严重影响政府向加拿大人提供服务的能力。

加拿大统计局4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今年3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4.3%,实现自20218月以来的最小增幅。该国3月食品杂货价格同比上涨9.7%,低于2月份的10.6%。增幅减少的原因是新鲜水果和蔬菜价格涨幅回落。加统计局指出,尽管近几个月总体通胀放缓,但物价水平实际仍处于高位。相较于18个月之前,该国通胀率上升了8.7%

为抑制通胀,加央行自去年3月起连续八次加息,累计升息425个基点,在今年3月上旬方暂停加息举措。(进出口经理人)


欧洲通过全球首个“碳进口税”,涉及多种产品!

周二,欧洲议会通过了全球首个“碳进口税”。

欧洲通过全球首个“碳进口税”

当地时间18日,德新社报道称,当天欧洲议会批准了“Fit for 55”2030一揽子气候计划中的三项与气候变化挂钩的重要欧盟法律草案: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ETS)、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又称“碳关税”)、价值高达867亿欧元的社会气候基金法(SCF)。

顾名思义,欧盟的“Fit for 55”项目指的是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削减55%

19日,欧洲理事会常驻代表委员会也将通过CBAM的立法。这意味着CBAM即将生效。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欧洲议会的批准使欧盟达到了“另一个里程碑”。她敦促欧盟成员国对这些法律给予最后批准,以便它们能够生效。

作为全球首个对进口商品的碳含量征税的立法,该法规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CBAM将于2026年生效 涉及多种产品

对于关注外贸出口政策的中国投资者来说,自然也会更关心欧洲议会周二批准的欧盟碳关税调整机制(CBAM)。

根据欧洲议会的公告,CBAM覆盖的商品包括铁、钢、水泥、铝、化肥、电力、氢以及在某些条件下的间接排放,此外螺钉和螺栓以及类似钢铁制品的下游产品也会被囊括在内。

进口这些商品的商家需要支付生产国家的碳价格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碳配额价格之间的差价。

CBAM将从2026年开始逐步实施,直至2034年。其推进速度将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中免费配额逐步取消的速度保持一致。

在此期间,进口商只需为欧洲制造商没有免费获得的那部分排放买单。这一举措旨在平等对待国内和海外制造商,这是欧洲辩称其边境税没有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限制歧视外国公司规定的关键原因。

这项法案还为道路交通运输、建筑业采暖的燃料创建了平行的ETS Ⅱ项目,这两个行业最快在2027年需要为自己制造出的温室气体付费。

欧洲议员们还投票将海运行业首度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同时对航空业的碳交易体系进行调整,到2026年逐步取消免费的碳排放额度,并鼓励该行业使用可持续的航空燃料。

在过渡期结束之前,欧盟还将评估是否将范围扩大到其他有碳泄漏风险的商品,例如化工产品等。

伴随着欧盟碳交易立法逐步完善,碳排放配额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从2020年接近20欧元/吨涨至目前100欧元/吨的水平。每吨进口二氧化的价格将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价格相同,欧盟该体系涵盖了大多数行业的发电厂和制造商。

该法规要求进口商获得欧洲各国政府的授权,并将其列入欧盟中央登记处。企业面临着一项复杂的任务,即确定在生产进口商品时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

多方担忧成本增长

对于碳关税的实施,欧洲内部很有争议。据德国《世界报》19日报道,CBAM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环境友好型贸易的开始,但也有其他人担心欧盟最新举措可能会推高数千种产品的价格。

业界警告称,某些产品可能会变得更加昂贵。法国铝业工会主席西里尔·穆尼耶表示:“碳关税会提高欧洲金属消费的价格。”他预计,如果铝价上涨,汽车价格也可能上涨,给消费者带来问题。

有外媒报道称,一些经济学家担心欧洲的新措施可能会导致贸易战。因此,欧盟经济专员保罗·真蒂洛尼一直强调,碳关税是“一种环境政策工具,并非关税”。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CBAM已经引发美国的担忧,出口商担心该计划意味着繁杂的出口流程。来自印度等国家的官员也对此提出了批评。标准普尔全球的分析表明,在碳边界调节机制下,出口钢铁的中低收入国家,南非、巴西和土耳其等,面临的成本增加最高。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经济学家Noah Kaufman表示,碳边境调节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关税,最初将适用于能源密集型产品,“钢铁、水泥、铝和化肥”。他说,欧洲已经建立了碳定价体系,以应对与制造业产品相关的排放。

美国呼吁征收类似的税

其他国家的政府和立法者已经面临效仿制定“碳关税”的压力。英国正在讨论是否要征收碳边境税,美国国会中的民主党人则提议立法征收碳边境税。美国钢铁协会会长Kevin Dempsey说,美国两党对这一想法的支持正在增加。

报道称,美国参议员、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Lindsey Graham暗示他可能会为进口引入碳税。

该提案的要点是,这将有助于美国政府鼓励消费者在面临购买决定时选择更环保的替代品。如果对环境不友好的进口商品征收特别税,这将推高它们的零售价格,从而降低人们购买它们的可能性。

分析称,由于特别税仅适用于指定的进口商品,因此需要由美国海关官员而非美国国税局管理。从功能上讲,它与关税没有什么不同。它可能会违反WTO的原则,具体取决于它的结构。(进出口经理人)


亚洲3月发往美国货量大降31.5%!家具、鞋类等规模减半

多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势头正在疲软。

亚洲3月发往美国集装箱运量同比减31.5%

据日经中文网417日报道,美国调查公司笛卡尔数据公司(DescartesDatamyne)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为1217509(20英尺集装箱计算),同比减少31.5%。降幅较2月(29%)有所扩大。

家具类、玩具、体育用具和鞋类等的运输量减少一半,货物运输持续停滞。某大型集装箱船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感觉货物量减少,竞争日趋激化”。按产品类别来看,运输量最大的家具类产品同比下降47%,拉低了整体水平。

除了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消费者心理恶化,住宅市场的不确定性等也导致家具类的需求陷入低迷。

此外,各零售企业此前积累的库存也未消化,玩具·体育用具和鞋类减少49%,服装减少40%,均维持大幅减少。此外,塑料(减少30%)等材料和零部件类的货物降幅也比上月扩大。

笛卡尔的报告指出,3月份家具类、玩具、体育用具和鞋类等的运输量减少近半,亚洲十个国家和地区运往美国的集装箱量全部低于去年同期,其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中国同比减少4成,东南亚国家也大幅萎缩,其中越南同比减少31%、泰国减少32%。

同比下跌32% 美国第一大港表现疲软

作为美国西海岸最繁忙的枢纽门户,洛杉矶港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呈疲软状态。港口官员表示,受悬而未决的劳资谈判及高利率影响,港口吞吐量跌幅较大。

根据最新数据,洛杉矶港口3月份处理了超62万标箱,其中进口不足32万标箱,与有史以来最繁忙的2022年同期相比,约减少了35%;出口箱量略高于9.8万,同比下降12%;空箱数量略低于20.5万标箱,与20223月相比,几乎下降了42%

洛杉矶港CEO Gene Seroka412日的会议上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港口共处理了约184万标箱,但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跌了32%。这种下跌现象主要是港口劳资谈判和高利率造成的。

他说:“首先,西海岸劳工合同谈判引发广泛关注。第二,在整个市场中,高利率和生活成本上升继续影响可自由支配的支出。尽管3月消费物价指数低于预期,但通货膨胀现已连续九个月下降。然而,零售商仍在承担高库存的仓储成本,所以他们不再进口更多商品。”

美国3月零售销售超预期放缓

数据显示,美国3月零售销售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这表明,随着通胀持续以及借贷成本上升,美国的家庭支出正在降温。

美国商务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零售销售环比下降1%,市场预期为下降0.4%。同时,2月数据被从-0.4%上修为-0.2%。同比来看,当月零售额仅增长2.9%,为20206月以来的最低增速。

3月零售额的下滑是在机动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以及大型综合超市的销售额萎缩的背景下出现的。不过数据显示,其中的食品饮料店的销售额只是略有下降。

这些数据进一步表明,随着金融环境收紧以及通胀持续,家庭支出和整体经济的势头正在放缓。

一些美国人开始勒紧腰带以维持生计。美国银行上周公布的另一项数据显示,由于工资增长放缓、退税减少以及疫情期间福利的结束对支出造成压力,上个月信用卡和借记卡的使用率下降至两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整体经济活动活跃度陷入停滞

此外,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小幅上升,而持续申领失业救济人数激增,表明劳动力市场有些许走弱。截至48日当周,持续申领失业救济的人数跃升至187万人,为2021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该数据能很好反映美国民众失业之后找到新工作的难度。

而美联储最新发布的褐皮书中表示,从2月底至4月上旬的几周中,美国整体经济活动活跃度陷入停滞,几个地区的数据显示,运输量和货运量也持平甚至下降。

总体而言,住宅房地产销售和新建筑活动温和放缓,非住宅建筑变化不大而销售和租赁活动总体持平至下降;消费者和企业贷款类型的贷款额和贷款需求普遍下降。几个地区指出,由于不确定性增加和对流动性的担忧,银行收紧了贷款标准。

报告的整体基调较上一次更加悲观,可能会强化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5月会议加息25个基点后暂停加息的可能性,加剧了人们对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这符合美联储经济学家在3月会议上预测的结果。

第三季度市场或将明显反弹

那么,美国集装箱进出口何时能够回暖?据Gene Seroka表示,虽然港口第一季度的表现不佳,但他预计在未来几个月,港口将迎来航运旺季,第三季度货运量将有所增长。

此前,长荣海运总经理谢惠全也表示第3季度旺季仍可期待。谢惠全解释说,2023年上半年,海运市场景气度整体比较疲弱,随着货量的回升,预期第二季度会优于第一季度。到了下半年,去库存将见底,再加上第三季度传统运输旺季的到来,整体海运景气度会持续反弹。

谢惠全表示,2023年第一季度运价处于低点,第二季度会逐步回升,第三季度上涨,第四季度回稳,运价不会像此前一样大起大落,竞争力强的公司仍然有获利的机会。

他还预测说,俄乌战争一旦结束,将进一步加速海运景气复苏,因此对2023年的市场持审慎但不悲观的态度。(中国贸易报)


日韩关系破冰?韩国政府正式将日本重新列入“出口白名单”

今年以来,韩日关系实现了所谓的“破冰”。

424日,据韩联社,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当天在官报上发布《战略货品进出口告示》修正案,将日本重新列入享受出口手续简化待遇的“白名单”。

由此,日本将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一样享受出口简化程序。韩企对日出口审查所需时间将从15天缩短至5天,出口审查文件也将从5种减至3种。

目前,两国政府为讨论相关问题进行司局级对话,预计在不久的未来日方将韩国重新列入出口白名单。由于日本国内的程序比韩国复杂,要先由阁议这一跨部门磋商机制放行,将韩国加入白名单需要更多的时间。

持续近三年之久的韩日出口管制矛盾也有望告一段落。韩日领导人3月在日本举行会谈,为恢复双边关系营造转机。

316日,韩国总统尹锡悦访日,并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了日韩首脑会谈,降至冰点的两国关系开始转向“破冰”。

这是韩国总统自2011年以来首次在双边安排下访问日本,也是两国约5年来首次在日本举行首脑会谈。

首脑会谈持续约1小时。综合多方消息,两位领导人利用此次峰会展示了突破,宣布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扩大合作。

政治上,两国领导人同意恢复定期互访,也被称为“穿梭外交”,从2011年以来一直处于停顿状态。

经济上,日本决定解除20197月宣布的对韩国出口半导体材料的严格限制。韩方据此撤回向世贸组织提出的诉讼。

安全上,两位领导人谴责朝鲜当天发射弹道导弹,商定强化日美韩安保合作,同意推进日韩双边合作,早日重启安保对话。双方还同意将两国间的情报共享协议“完全正常化”。

舆论认为,日韩朝着修复关系迈出较大步伐。但是,历史问题的阴影未消,两国能否持久和解,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日本采取何种行动来回应韩国在战时劳工问题上的让步。(外跨研究中心、外市场)


扛不住了!美国老牌家居巨头申请破产!十年来最大倒闭潮来袭

随着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以及美国银行业危机导致信贷紧缩,美国企业破产潮可能已经在路上。

美国家居零售巨头Bed Bath &Beyond申请破产保护

当地时间23日,因未能筹集足够资金维持运营,3B家居(Bed Bath & Beyond)在新泽西州申请破产保护。

受此消息影响,当天美股开盘后,3B家居股价一度暴跌超40%,截至收盘,跌幅仍高达35.7%,使得公司股价年内跌幅扩大至92.5%,总市值仅剩0.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巅峰时期,3B家居的总市值一度超过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70亿元)。这意味着,2064.4亿元财富蒸发。

3B家居在声明中表示,该公司的360家同名门店和120Buybuy Baby门店将在破产过程中继续营业,并继续支付员工工资和福利以及履行对供应商的义务,并已从贷款机构Sixth Street Specialty Lending获得约2.4亿美元的“债务人持有资产”融资承诺,以在资产清算过程中维持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52年历史的3B公司曾为美国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在其门店购物曾是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均设有门店。

面对着来自亚马逊和其他线上零售商的巨大冲击,3B家居的销售额持续下滑。

自今年1月以来,3B家居频频传出“陷入困境、濒临破产”的警告,当时该公司发布了一份“持续经营”通知称,在惨淡的假日销售季后,可能没有现金来支付日常开支。

美国最大的婚纱零售商David's Bridal申请破产保护

3B家居的破产,或许只是美国这一轮破产潮的缩影。

近日,美国零售业有多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最大的婚纱零售商David's Bridal

当地时间417日,美国最大婚纱连锁店David's Bridal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不久前该品牌刚解雇了90%9236名)的员工。

据悉,这是David's Bridal2019年后第二次宣告破产,但该品牌保证所有订单将如期进行,目前旗下所有商店也仍旧正常营业。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David's Bridal的业务受到许多因素伤害,包括通货膨胀以及来自线上和二手零售商的竞争。

此外,如今的新人转向更随兴的婚礼,也让David's Bridal精心制作的礼服对某些新娘失去了吸引力。

“越来越多新娘选择没那么传统的婚礼服装,比如俭约的婚纱。”David's Bridal在破产申请文件上说,“这些不断改变的消费者偏好使公司财务更加吃紧。”此外,“在当前环境下,对正式婚纱、伴娘礼服和相关配饰的需求也大幅下降。”

成立于1950年的David's Bridal表示,在公司的全盛时期,美国每四位新娘就有一位在婚礼上穿该公司的礼服。

美国现十年来最大破产潮

另一家家居零售巨头家得宝前CEO纳鲍勃·纳德利(Bob Nardelli)也发出警告,目前美国“非常复杂”的经济使得中型企业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

纳德利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我认为我们会看到很多企业破产。埃森哲公司裁员了。沃尔玛不仅裁员,还关闭了门店。亚马逊关闭了配送中心。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

“当下美国经济的复杂性是我52年来从未见过的。”他补充道。

瑞银(UBS)分析师团队近日警告称,未来五年内,美国超5万家零售店可能会永久关闭。这将使零售店数量较目前的约94万家减少约5%

瑞银(UBS)统计,自20211月以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实体店选择关门,转而扩大其网络销售。

今年以来,美国中小企业的破产势头尤为凶猛。据标普全球市场财智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企业破产申请数量为183起,“超过过去12年的任何可比时期”。

其中,3月份美国有71家企业申请破产保护,高于2月份的58家,而且是上年同期33家的两倍多。这也是自20207月新冠疫情初期出现74家破产以来的最高单月水平。

其中,消费品行业是今年迄今为止破产企业最多的行业,但金融行业的破产申请增加,使其与医疗健康行业并列第二,各有14家破产企业。

此外,美国企业的裁员人数也在猛增。根据再就业公司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Inc.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的裁员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96%。(外跨研究中心、外市场)


中国贸促会发布20231月、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

中国贸促会于2023426日(星期三)上午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王琳洁出席并报告了20231月、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

为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经贸摩擦,提供风险预警和决策支持,中国贸促会持续对20个国家(地区)的经贸措施进行跟踪分析,定期发布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报告。报告显示,1月份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502月份为239,均处于高位,表明全球经贸摩擦冲突仍处于高位上扬态势。

从国别指数看,1月份引发全球经贸摩擦冲突的主要国家有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美国、印度尼西亚,2月份为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

从分项措施指数看,进出口限制措施、进出口关税措施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指数在12月份均位居前三位,并均处于高位。

从措施涉及领域看,1月份全球经贸摩擦主要涉及各类蔬菜、水果及坚果、谷物、肉类及各类动物产品,以及钢铁制品。2月份则主要涉及各类电机电气设备、机械器具、矿物燃料、塑料制品、特殊交易品以及水果和谷物等产品。(中国贸易报)


又一大国宣布:使用人民币结算,停用美元!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开始显著加速,继巴西宣布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后。又一南美大国阿根廷宣布,将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进口商品。

阿根廷将用人民币结算中国进口商品

据央视新闻427日消息,当地时间426日,阿根廷经济部长马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阿根廷将停止使用美元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转而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邹肖力受邀出席发布会。

马萨表示,与不同企业达成协议后,阿根廷将于本月使用人民币支付价值相当于大约10.4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使用人民币可以加快阿根廷未来几个月的中国商品进口节奏,相关授权的效率将更高。预计从5月份起,阿根廷还将使用人民币支付价值相当于7.9亿至1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

此外,马萨还强调,使用人民币可以提高阿根廷净外汇储备的预期,也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今年1月,阿根廷央行表示,阿根廷和中国已正式扩大货币互换协议,此举将强化阿根廷已有1300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储备,并激活350亿元人民币可支配额度。

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邹肖力表示,“加强中阿经贸合作是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中方支持阿方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努力,这也体现在去年费尔南德斯总统访华期间发表的中阿联合声明中。中方重视与阿方开展货币金融合作,愿与阿方共同努力,在尊重市场自主选择前提下,鼓励企业在双边经贸和投资中更多使用本币结算,减少汇兑成本,减少汇率风险,并为推动本币结算创造良好政策环境。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续签本币互换协议,为维护阿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央行还建立了信息交流机制。中方愿同阿方在现有框架下进一步密切本币互换合作,支持在阿人民币清算行发挥更大作用。中方对阿方保持金融经济稳定抱有信心,对中阿合作光明前景抱有信心。”

据财联社,阿根廷的一家商会表示,过去几天,通过大量批准进口授权机制(Siras),人民币结算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大简化了流程。

根据阿根廷经济部称,进口审核一般需要180天,但如果是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审核时间将被缩短至90天。

当地商会因此表示,人民币在阿根廷对外贸易中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而为了使用人民币结算,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和中国公司进行贸易,且更多公司已经前往当地的中国工商银行或汇丰银行进行开户。

贸易公司Quality ComexFernando García Martínez指出,他已经有两个客户在中国找到供货,并使用人民币协调第一笔Siras业务。过去一个月,以人民币请求的Siras批准率为95%,而以其他货币结算的话,Siras的批准率要低很多。

我国跨境交易“去美元化”加速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的数据,20233月,人民币在我国银行代客涉外收支中的占比从2010年近乎零的水平上升至48%,刷新逾十三年历史新高,而同期美元份额从83%降至47%,创历史新低。

上周五,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有助于降低在跨境交易中货币错配风险。本周二,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中也提到,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事实上,越来越多国家正在“拥抱人民币”。

3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巴西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巴西总统卢拉随后则公开呼吁,金砖国家用本币结算,“我知道大家都习惯了使用美元,但21世纪我们可以做做不同的事。”

328日,中国海油和法国道达尔能源达成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采购交易。

此外,东盟各国也讨论了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的依赖。马来西亚方面表示,“没有理由继续依赖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黄金正在成为各国央行对抗美元的重要工具。

据环球网426日援引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25日在推特上再次对“去美元化”现象发表看法。他就美元被过度“武器化”问题称,如果将一种货币“武器化”的次数足够多,其他国家就会停止使用它。

据中国证券网426日报道,对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交通银行总行业务总监兼上海分行行长涂宏建议,短期应重点关注支付清算领域的突破和人民币金融市场定价权的突破。着眼中长期,为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完全可兑换,应该在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的宏观审慎措施(MPM)管理框架下,研究在开放后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管理国际资本流动的问题,建立健全与国际规范接轨的跨境资金流动统计监测体系。

不过,涂宏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的相关数据,人民币保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支付、投融资、储备、计价货币功能持续深化。但是,对标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人民币市场占比仍不高。”涂宏说。(海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