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信息周报
(2025年第30期)
天津市商务局法规处(公平贸易处) 2025年8月15日
目 录
一、贸易救济案件
1. 墨西哥对原产于中国的成人自行车发起反倾销调查。
2. 日本对原产于中国的热镀锌钢带和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3. 美国商务部对来自中国的升降门扭簧做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肯定性裁决。
二、限制措施
1.欧盟启动《外国补贴条例》审查。
2.欧盟决定对中国新充气橡胶轮胎实施强制性海关登记。
3.英国贸易救济局建议延长对中国自行车及零部件的反倾销措施。
4. 韩国钢厂请求对中国涂层钢进行反倾销调查。
三、经贸动态
1.再次暂停90天!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2.特朗普为英伟达在华销售“降级版”AI芯片开绿灯。
3.美出口许可审查陷瘫痪 数千申请被搁置。
4.墨西哥拟于8月15日将快递公司通过简易清关程序进口货物关税提升至33.5%。
5.墨西哥设定番茄对美出口最低价格 涨幅甚至高于美国反倾销税。
6.东南亚寻求美国澄清“原产地规则”。
一、贸易救济案件
1.墨西哥对原产于中国的成人自行车发起反倾销调查。8月13日,墨西哥对原产于中国的成人自行车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墨西哥税号87120005。
2.日本对原产于中国的热镀锌钢带和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8月13日,日本对原产于中国、韩国的热镀锌钢带和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3.美国商务部对来自中国的升降门扭簧做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肯定性裁决。裁定中国涉案企业的最终倾销幅度为 734.33%,中国其他所有企业的最终倾销幅度为 778.31%。裁定所有中国企业的惩罚性最终反补贴税率为 257.46%。
二、贸易限制措施
1.欧盟启动《外国补贴条例》审查。欧盟12日宣布启动《外国补贴条例》审查,就“评估扭曲内部市场的外国补贴”“外国补贴利弊衡量”等问题征求反馈意见。
欧盟委员会当日发布相关公告。这是2023年1月欧盟《外国补贴条例》生效(2023年7月开始执行)后,欧盟首次对《外国补贴条例》进行审查。
公告称,此次审查欧盟重点关注五个问题,包括评估扭曲内部市场的外国补贴、外国补贴积极影响是否抵消其负面影响、欧盟委员会自行审查可能扭曲内部市场的外国补贴、外国补贴申报门槛以及欧盟《外国补贴条例》复杂度和企业负担的成本。
公告显示,即日起至今年11月18日,企业、律所、欧盟成员国、商会、个人、研究机构等相关方可向欧盟委员会提交反馈意见。2026年7月,欧盟委员会将向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提交审查报告。
2020年6月,欧盟发布“外国补贴白皮书”,声称外国补贴日益对欧盟市场竞争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欧盟将动用一揽子政策工具,在企业并购、公共采购、申请欧盟资金等领域加强监管。2023年1月,欧盟《外国补贴条例》生效。
2023年7月,欧盟《外国补贴条例》开始执行。条例规定,欧盟委员会须每三年对条例实施和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并向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提交审查报告。(中新社)
2.欧盟决定对中国新充气橡胶轮胎实施强制性海关登记。欧盟对于中国轮胎反倾销政策又有新动向,决定对来自中国的新充气橡胶轮胎(归类于CN编码40111011和40112010)实施强制性海关登记。此项登记自2025年7月29日起生效,并将持续9个月。在此期间,所有进入欧盟的涉案产品都将被海关记录,以便进行反倾销调查。
从今年欧盟对国内小客车轮胎的反倾销调研进度来看,2025年5月21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对进口自中国新乘用车及轻卡充气橡胶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7月初,欧盟发布消息称,初裁公布时间由2025年11月21日推迟至12月23日;初裁实施时间由2025年12月21日推迟至2026年1月21日;终裁实施时间由2026年6月19日推迟至7月18日。7月29日开始实施强制性海关登记,不难看出欧盟对中国小客车轮胎反倾销已经是箭在弦上。
对国内小客车轮胎出口短期影响来看,随着强制性海关登记实施,国内企业发货压力进一步加大,欧洲客户将根据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安排发货,抗风险能力小的客户将陆续停止进货,因此7、8月份国内出口小客车轮胎数量料将继续走低,而进入四季度的小客车轮胎出口淡季,发货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中长期影响来看,随着欧盟对国内小客车轮胎反倾销政策的逐步推进,国内企业出口欧盟难度明显加大,而作为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轮胎企业需要继续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弥补缺口,部分企业也在考虑增加国内市场的品牌开发来缓解产销压力。而当前海外工厂暂未受到欧盟反倾销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刺激海外工厂出口欧盟地区的数量。8月1日,美国确定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税率在10至41%不等。当下全球贸易战进入愈演愈烈的状态,国内轮胎一半以上依赖出口,随着欧美两大市场门槛越来越高,国内轮胎企业内外销压力将继续攀升。(来源:轮胎国际视角公众号)
3.英国贸易救济局建议延长对中国自行车及零部件的反倾销措施。英国政府网站2025年7月31日公告,英国贸易救济局(TRA)7月31日公布初步调查结果,建议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自行车及某些自行车零部件的反倾销措施延长至2029年8月30日。维持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保护英国自行车行业免受不公平的国际贸易行为的损害,该行业包括许多雇佣数千名员工的中小型企业。目前,针对中国自行车及自行车零部件进口征收的反倾销税从19.2%到48.5%不等,具体取决于出口商。可能受调查结果影响的企业可在2025年8月25日之前向TRA提交意见。
作为调查的一部分,TRA考虑了是否应仅对自行车维持反倾销措施,而取消对自行车零部件的反倾销措施。然而,由于缺乏来自行业参与者的明确证据,以及取消零部件关税后规避风险仍然存在,TRA尚未将此作为选项提出。
本次初步调查结果是在2024年8月23日启动的过渡审查之后发布的。被审查的产品包括来自中国的自行车以及车架、车轮、车把和刹车部件等一些必要的自行车零部件,并包括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和突尼斯进口的自行车。
TRA在调查中发现,中国是全球自行车产量最大的国家,估计占全球产量的60%。2023年中国自行车产量超过4800万辆,而且TRA发现有证据表明中国自行车产能正在增长。英国每年销售约160万辆自行车,调查期间,中国自行车进口量约占英国自行车进口量的24%。(来源:英国政府网站)
4.韩国钢厂请求对中国涂层钢进行反倾销调查。开阑钢铁资讯2025年8月7日援引SNM News报道,韩国钢铁制造商已正式向韩国贸易委员会提交反倾销调查申请,目标是原产于中国的镀锌和彩涂钢材产品。
该申请涵盖涂有锌或锌合金的冷轧碳钢和合金钢产品,特别是GI、GL和彩涂钢,但调查不包括电镀锌(EGI)、镀锌铝(GA)、热轧镀锌钢和汽车级镀锌钢。申请方要求对中国相关商品征收25-30%的反倾销税。包括宝钢、鞍钢和日照钢铁在内的中国钢铁生产商被列为主要目标。
预计韩国贸易委员会将在9月30日前决定是否启动正式调查。如果启动调查,最早可在明年第一季度做出初步裁决。(来源:开阑钢铁资讯)
三、 经贸动态
1.再次暂停90天!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美国”),
忆及2025年5月12日达成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日内瓦联合声明”);以及考虑到双方2025年6月9至10日伦敦会谈和2025年7月28至29日斯德哥尔摩会谈;双方忆及日内瓦联合声明下所作承诺,并同意于2025年8月12日前采取以下举措:
一、美国将继续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从价关税的实施,自2025年8月12日起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的剩余10%的关税。
二、中国将继续(一)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的实施,自2025年8月12日起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的剩余10%的关税;并(二)根据日内瓦联合声明的商定,采取或者维持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本联合声明基于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讨论情况。本次会谈是根据日内瓦联合声明所建立的机制框架下召开的会议。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来源:新华社)
2.特朗普为英伟达在华销售“降级版”AI芯片开绿灯。尽管美国政界普遍担忧中国可能利用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军力,但8月11日总统特朗普暗示可能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性能降级的下一代高端GPU芯片。批评人士指出,此举可能在中美科技争霸背景下为中国打开获取更先进算力的大门。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表示:“黄仁勋(英伟达首席执行官)也有新的芯片,Blackwell。某种程度上是打了折扣的版本,性能要削减30%到50%。”特朗普对记者说道,显然是在提及削弱该芯片计算能力的计划。他补充道:“我想他会再来找我谈这事,但那将是这款芯片的非增强版。”此前特朗普政府确认与英伟达和AMD达成史无前例的协议,要求两家企业将部分在华销售高端芯片收入的15%上缴美国政府。这一决定震动华盛顿政坛,两党对华鹰派长期致力于保持美国AI技术对中国的代际优势。拜登政府前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技术与国家安全主任赛义夫·汗警告:“即便获得英伟达旗舰芯片的降级版,中国仍可通过大规模采购构建世界顶尖的AI超算系统,这或将直接导致中国在AI能力上反超美国。”(来源:路透社)
3.美出口许可审查陷瘫痪 数千申请被搁置。据路透社报道由于负责审批出口许可的机构因内部混乱几近瘫痪,美国企业提交的数千份出口商品和技术的许可申请,包括出口至中国的申请,目前处于停滞状态。
尽管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积极宣传特朗普的关税和贸易协议,但他领导的出口局流失不少专家和雇员,未能出台预期中的新规,与业界代表出现沟通不畅。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英伟达向中国出口人工智能(AI)芯片的许可证未迅速获批,数十亿美元订单面临风险。美国一名官员说,许可证申请的积压情况为30多年来最严重。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谭森透露,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申请被搁置。他说,“我们看到整个行业领域中,没有任何动静或迹象显示,许可证何时会或是否会发放。”他指出,在美国的许可证申请被搁置的同时,“中国企业正与国内及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进行接洽,并达成合作协议。拖延的时间越长,美国失去的市场份额就会越多。”(来源:路透社)
4.墨西哥拟于8月15日将快递公司通过简易清关程序进口货物关税提升至33.5%。墨西哥《联邦官方公报》7月28日晚公布《2025年对外贸易总条例》第四次修订决议。
政策调整主要带来两方面变化:
一是将来自未与墨签署贸易协定国家的小额包裹进口关税税率自19%提升至33.5%;
二是自加拿大和美国进口且价值超过117美元的货物将被征收19%的关税。上述调整将于今年8月15日生效。(驻墨西哥合众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5.墨西哥设定番茄对美出口最低价格 涨幅甚至高于美国反倾销税。8月11日,墨西哥经济部和农业部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在与美国的双边协议到期后,墨西哥已设定新鲜番茄的最低出口价格,以保护国内生产并确保内部供应。此前,美国威胁对墨西哥新鲜番茄征收约17%的反倾销税,此举引发两国番茄行业的广泛不安。墨西哥政府设定的最低限价将使圆形番茄价格上涨近40%,樱桃番茄和葡萄番茄价格上涨26%,高于美国设定的反倾销税。(来源:财联社)
6.东南亚寻求美国澄清“原产地规则”。尽管东南亚官员最初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是其公平竞争的机遇,但围绕“原产地规则”的不确定性正日益加剧。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转运”产品征收40%的关税,但其对“转运产品”的定义模糊不清,尤其是在何种比例的中国制造零部件会触发此关税方面缺乏明确标准。这对于东南亚地区影响深远,因为许多在当地设厂的中国制造商仍大量使用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美国单方面设定原产地标准,基于原材料、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使得东南亚国家难以满足高本地含量要求。柬埔寨副总理兼首席贸易谈判代表Sun Chanthol表示,若本地化比例过高,柬埔寨将难以达标,并呼吁美国给予更多时间来改善供应链。自特朗普首个任期以来,“中国+1”战略促使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至东南亚,以分散供应链并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从而增加了对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然而,美国目前提出的例如泰国产品需达到70%本地化才能避免高关税的提议,被认为过于苛刻。美国正加大力度阻止中国利用东南亚作为商品输美中转站,并已向东南亚国家政府通报利用当地仓库规避关税的中国公司。马来西亚半导体行业协会主席Wong Siew Hai则对美国可能对进口半导体征收100%关税的消息感到担忧,并寻求明确的实施细节和生效日期。尽管存在不确定性,泰国官员仍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等企业可能最终会选择在泰国实现更深度的本地化生产。(来源:纽约时报)
免责声明:以上为国内外媒体摘编,个别报道可能存在倾向性意见,不代表事实及编者观点,仅作工作参考,欢迎转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