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信息周报
(2025年第33期)
天津市商务局法规处(公平贸易处) 2025年9月5日
目 录
一、贸易限制措施
1.美国公布关税替代方案!
2.美国撤销台积电对华芯片供应设备的豁免权。
3.美国加大对三星与SK海力士在华生产芯片的限制。
4.英国贸易救济局提议对中国生物柴油采取新的反倾销措施。
5.东南亚5国发布原产地规则,严查“洗产地”转口贸易。
二、经贸动态
1.美国暂缓对中国加征关税!与中国进行更广泛贸易谈判。
2.美国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关税无效!
3.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实施美日贸易协定。
4.欧盟回应美方施压,表示将继续执行数字相关立法。
5.美国对印关税打击古老行业,印度棉花正面临需求危机。
6.主力出口产品承压,后续谈判仍处僵局,关税冲击令8月韩对美出口骤降12%。
一、贸易限制措施
1.美国公布关税替代方案!当地时间 9 月 1 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宣布,他正计划起草一份法律摘要,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辩护,以应对最高法院即将提出的挑战。
贝森特强调,特朗普政府可能在必要时援引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第 338 条作为备用法律依据,维持现有关税措施继续实施。
贝森特对最高法院判决结果持乐观态度,预测特朗普政府将在 10 月 14 日前赢得支持。但他强调:如果失败,将启用“Plan B”备用计划,包括援引《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第 338 条。
此前,8 月 29 日,美国上诉法院裁决认定特朗普政府的大部分关税非法,认为其超出了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的总统紧急权力范围。特朗普政府必须在 10 月 14 日之前提出上诉,否则关税将失效,但关税在上诉期间继续生效。
关于第 338 条款的具体内容:
第 338 条款允许总统对被认定为歧视美国商业的国家,征收高达 50% 的关税,为期 5 个月,甚至完全阻止进口。
贝森特称,虽然第 338 条款不如 IEEPA 高效,但可作为替代权威法律使用。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是在胡佛总统任期内签署成为法律的。该法案的出台背景是美国大萧条初期,胡佛政府试图通过提高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
该法律曾导致全球贸易战,但贝森特认为该法律的第 338 条款在当前语境下适用。
第 338 条款在上世纪30年代曾被美国用作讨价还价的工具,但此后从未被正式使用过。作为大萧条时期的遗留条款,其危险性在于法律基础薄弱,近百年来未被使用,司法解释空白,很容易被WTO裁定违规。但美国一直在拒绝执行WTO的裁决。
值得注意的是,第 338 条款在 1949 年曾被视为对华关税的备用手段,但没有进入实际执行阶段。
根据美国国务院历史文件,1949 年 8 月,在内部讨论中提到如果中国的贸易政策存在“歧视性”(如废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税率),总统可依据第 338 条款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或完全禁止进口。
但国务卿艾奇逊认为 338 条款需以“歧视性证据”为前提,而非单纯因中国未履行贸易协定,因此主张优先通过暂停关税减让(如恢复1930年关税税率)应对,而不是直接动用第 338 条款。(来源:贸易夜航)
2.美国撤销台积电对华芯片供应设备的豁免权。美国近期通知台积电,将终止其位于南京的芯片制造基地的“经验证最终用户”(VEU)资格授权,此举可能限制该厂较老一代芯片产能。这一决定与此前对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中国工厂撤销VEU资格的举措类似,相关豁免预计将在约四个月后到期。台积电声明称:“我们已收到美国政府通知,台积电南京的VEU授权将于2025年12月31日失效。我们正在评估局势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与美国政府沟通,同时承诺确保南京工厂运营不中断。”这一政策变动意味着,台积电供应商向南京厂运送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半导体设备和相关物资时,需逐一申请许可,而非依赖目前因VEU资格享有的统一授权。该举措对半导体行业中两大美国盟国的关键企业在中国的运营构成不确定性。美国官员表示,计划发放必要许可证保障工厂运作,但许可等待时间的变化带来不确定性。知情人士称,相关部门正努力简化审批流程,以应对积压的许可申请。相比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拥有较大产能布局,台积电在中国的制造规模较小。南京厂自2018年投产,2024年营收占比甚微,采用的是16纳米工艺,属于十多年前已商业化的技术水平。拜登政府曾给予上述三家公司无限期的豁免,允许其在遵守安全要求并向美国政府披露特定信息的前提下继续向中国工厂发货。VEU资格是芯片制造商及相关外国政府重点关注的事项,因半导体工厂需要持续进口物资以维持生产。(来源:彭博社)
3.美国加大对三星与SK海力士在华生产芯片的限制。据《联邦纪事》报道,美国撤销了允许芯片制造商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获得美国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授权,这使得它们在中国生产芯片变得更加困难。美国商务部曾给予这些公司豁免权,使其不受2022年出台的对中国销售美国半导体设备的全面限制。这些公司如今若要为中国业务购买相关设备,就需要获取许可证。联邦文件中还将英特尔列入失去在中国相关授权的公司名单中,尽管英特尔今年已完成出售其位于中国大连的工厂。根据公告,这些授权撤销将在120天后生效。美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计划批准相关公司的许可证申请,以允许它们运营在中国的现有工厂,但无意批准用于扩大产能或升级技术的许可证申请。SK海力士在一份声明中称,“将与韩国和美国政府保持密切沟通,并采取必要措施,将对业务的影响降至最低”。三星未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这一许可证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减少美国设备制造商科磊公司、泛林集团和应用材料公司对中国的销售额。(来源:路透社)
4.英国贸易救济局提议对中国生物柴油采取新的反倾销措施。英国贸易救济局8月22日发布针对中国进口生物柴油反倾销调查的基本事实声明,建议征收关税以打击中国出口商的倾销行为。
声明称,调查发现,中国生物柴油以不公平的低价向英国倾销,对英国生产商造成实质性损害。英国贸易救济局还得出结论,采取反倾销措施符合英国的经济利益。
调查涉及的产品包括生物柴油燃料,特别是脂肪酸单烷基酯(FAME)和加氢植物油(HVO),以纯净形式或混合形式使用,通常用作英国的道路运输燃料。
在提出最终建议之前,利益相关方可于2025年9月22日之前通过英国贸易救济局的在线贸易救济服务(TRS)提交意见。(来源:英国政府网站)
5.东南亚5国发布原产地规则,严查“洗产地”转口贸易。受特朗普 40% 转运关税的影响,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强包括:转运(transshipment)、区域价值成分(RVC)、原产地规则(ROO)和针对中国进口的审查,严厉打击“洗产地”(origin washing)行为。
“洗产地”(origin washing),是指货物经由中转国运输,在中转国仅进行少量加工或重新包装,随后凭新的原产地证书再出口,以规避关税或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做法。这种做法通常伴随着伪造原产地证书的行为。
东南亚各国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如越南20%、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19%、新加坡10%关税协议),承诺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严厉打击“洗产地”(origin washing)行为。
以下是东南亚 5 国对转运及原产地规则的最新规定:
泰国(Thailand)
9 月 3 日,泰国政府官员宣布: 泰国将于 10 月成立特别工作组,处理数百万份原产地证书,成立特别工作组是为了遵守美国货物转运规则,将采取特殊措施认证输美商品原产地。
泰国海关总署署长 Theeraj 表示,美国已向泰国对外贸易部提交了一份其认为存在“原产地欺诈”风险的商品观察名单。美国已要求泰国积极监督这些产品,确保所有声称原产于泰国并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均真正在泰国生产或组装,并符合约定的本地成分要求。受审查的关键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等。美国怀疑这些产品可能涉及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在泰国进行少量加工,然后再以泰国产品的身份再出口。
泰国财政部副部长 Julapun Amornvivat 表示,他已指示海关部门加强对来自第三国的转运货物的检查。此举旨在防止原产地欺诈,并支持美泰关于降低非关税壁垒(NTB)的协议。
根据泰媒NationThailand报道,8月的泰国内阁会议已确认,泰国已接受美国的条件,并承诺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打击原产地欺诈,泰国提议将区域价值成分(RVC)门槛从 40% 提高到 50% 左右,以确保产品真正原产于泰国。
区域价值成分(RVC)指的是在区域内采购并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比例。
泰国和美国仍需就最终的区域价值成分(RVC)门槛达成一致,并建立具体的监控机制。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采购订单和装运单据建立追溯系统。
新加坡(Singapore)
目前,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关税最低的,只有基准关税 10%,因此也成为了“转运天堂”。
2025年6月9日,新加坡海关发布了第06/2025号通函 ,关于在进出口和转运许可证中准确申报“原产国/地区”字段。该通函提醒所有贸易商和报关代理人在所有进出口和转运许可证申请中准确申报“原产国/地区”的重要性,并重申了对进口、出口或经新加坡转运的货物适用优惠和非优惠原产地规则的现行规定。
根据非优惠原产地规则规定:货物必须在新加坡“完全获得”,或在新加坡进行“实质性加工”。只有当货物的出厂价(即 货物在制造商工厂的价格)至少包含 25% 的本地成分,或货物的关税分类发生 6 位数变更,或货物在HS第 27 至 40 章下发生化学反应时,才符合此类“实质性加工”的条件。任何仅在新加坡进行少量加工的货物,例如简单混合产品或简单组装产品零件,均不符合新加坡原产的条件。
违法行为可能导致处罚,包括发出警告通知 (即告知贸易商和报关代理人贸易合规和准确申报重要性的文件)、罚款直至提起诉讼。
越南(Vietnam)
越南 7 月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出口美国关税降至 20%,但转运商品面临 40% 关税。2025 年上半年,越南截获超 2000 批涉嫌转运的中国商品。
据路透社消息,越南商务部加强监管,针对非法转运,计划引入新罚款机制,如扣押货物或罚款出口额的 20%-50%。针对中国进口,增加审计和壳公司披露,要求进口商提供完整供应链证明。
2025 年 4 月 15 日,越南工业贸易部发布了第 09/CT-BCT 号指令,以防止非法转运货物。该指令要求工贸部、海关总署和其他相关单位和机构的官员对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和事后核查实施更严格的管控,包括对进口货物进行检查。
4 月 21 日发布的第 103/QD-BCT 号决定永久撤销了授予越南工商会(VCCI)签发原产地证书和非加工证书的授权,将这些职责直接转移到工贸部。
越南的非优惠原产地规则详见Decree 31/2018/ND-CP,重点是最后实质性转变。没有统一区域价值成分(RVC),而是根据产品特定规则(PSR)或官方列表决定,通常参考 40% 的价值添加作为基准,但可变。
对于非完全获得的货物,原产地基于生产过程导致货物成为新商业物品(新形状、特性或用途),主要标准为 HS 编码至少4位级变化。
价值添加定义为制造后价值与货物总价值的比率,由MIT(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Trade)列表指定。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7月,印尼与美国签署协议,关税降为19%,印尼承诺消除对美商品 99% 的关税壁垒,减少针对美国工农业出口的非关税壁垒,以及消除数字贸易壁垒。该协定还解决了美国关切的其他问题,例如强迫劳动、环境标准和工会权利。
协议中,印尼承诺解决转运问题,加强原产地规则(ROO),以确保第三国(例如中国)不会从双边协议中获益。
印尼的原产地规则强调实质性转变,大多数货物(覆盖约83%的关税子目)主要通过价值添加作为工厂成本百分比来衡量。阈值较高,通常为 50%。
去年7月,印尼贸易部长祖尔基弗利和工业部长阿古斯提议,将纺织品、其他纺织品、电子产品、鞋类、服装、陶瓷以及美妆产品 7 种指定进口商品的入境口岸迁出爪哇岛,以便控制“进口海啸”,增加审计。
马来西亚(Malaysia)
马来西亚目前出口美国关税为 19%。
2025 年 5 月 6 日,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MITI)宣布,即日起,对美出口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将集中在 MITI 负责下,取代之前的由 MITI 指定的商业委员会、商会或协会签发此类证书的制度。对原产地证书的发放进行严格审查。
马来西亚的非优惠原产地规则基于“实质性转变”标准,主要采用价值添加方法,没有严格的统一 RVC 阈值,但一般参考 40% 的FOB价值作为最小本地含量。
在实践中,企业需咨询MITI(Ministry of Investment, Trade and Industry)以确认产品特定要求。(来源:贸易夜航)
二、 经贸动态
1.美国暂缓对中国加征关税!与中国进行更广泛贸易谈判。最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谈判期间,美国暂缓对中国实施二级关税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
当地时间 9 月 2 日,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表示,美国推迟了对中国实施二级关税制裁,原因是中美之间正在进行更广泛的贸易谈判。
此前特朗普威胁称,将对俄罗斯石油等能源买家实施更多二级制裁,以迫使俄罗斯与乌克兰展开和平谈判。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将面临美国“二级关税”的制裁,税率将达到 100% 左右。
由于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特朗普已宣布自 8 月 27 日起将印度商品的关税提高一倍至 50%。
特朗普此前曾暗示,可能还会对另外几个购买俄石油的国家也这么做,其中一个可能是中国。
目前,美国仅对印度实施了此类关税,但尚未针对中国采取行动。
美国暂缓对中国的二级制裁,是出于战略考虑:一方面施压俄罗斯及其盟友,另一方面维持与中国的谈判空间,鉴于中美贸易谈判的敏感性,美国选择暂缓,以避免全面贸易战。
据外媒报道,法国和德国正在施压,要求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马克龙计划本周与泽连斯基及其盟友举行峰会,因为特朗普设定的和平期限即将到期,但进展甚微。(来源:上海公平贸易)
2.美国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关税无效!美东时间 2025 年 8 月 29 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以 7 : 4 的投票结果裁定,特朗普总统大部分关税政策非法。
法院认为,《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虽然赋予总统在国家紧急状态下采取行动的权力,但并未明确授权总统征收关税、关税或类似税收,而宪法将征收关税的权力主要赋予国会。
⚠️ 非法的关税包括:
●“贩毒关税”(trafficking tariffs):即芬太尼关税,针对中国 20%、墨西哥 25%、加拿大 35%。理由是这些国家涉嫌助长芬太尼和移民流入美国。
●“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针对全球 187 个国家和地区征收 10%—50% 的对等关税,以及对大多数进口商品征收 10% 的“基准关税”。
⚠️ 法院裁定细节:
上诉法院多数意见(7 名法官,包括 6 名民主党总统任命的法官和 1 名共和党任命的法官)维持了下级法院的裁定。法院指出:
IEEPA 旨在应对“异常和特别威胁”,但未明确提及“关税”(tariffs)或“税收”(taxes)。特朗普的关税“在范围、金额和持续时间上无界限”,适用于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和国家,税率不断变动,超出IEEPA 的授权范围。
“对等关税”和“贩毒关税”均被判定非法,因为它们不针对具体紧急威胁,而是用于广义贸易政策调整。法院强调,国会若欲授权总统征收关税,必须使用“明确和精确的条款”,而IEEPA 缺乏此类表述。
该裁定不影响特朗普基于其他法律征收的关税,例如基于国家安全理由,使用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征收的钢铁、铝、铜和汽车关税。
⚠️ 生效时间:
法院允许现有关税继续生效至 2025 年 10 月 14 日,以给特朗普政府时间向美国最高法院上诉。
这意味着短期内关税不会立即取消,但如果最高法院维持裁定,政府可能需退还已征收的关税。
⚠️ 特朗普政府的反应: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猛烈抨击裁定为“高度党派性”(highly partisan),称如果关税被取消,将“摧毁美国”,并比作“1929年大萧条”。他表示“所有关税仍有效”,并承诺上诉至最高法院。
白宫发言人Kush Desai 表示,政府将“寻求最终胜利”,并可能使用其他总统权力维持关税。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此前表示,即使败诉,也会“另寻方法”。
此前,2025 年 5 月 28 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U.S. 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率先裁定特朗普关税非法。该 法院的 3 人法官小组(包括特朗普任命的法官)认为,IEEPA 不授予总统“无限制的关税权力”,并下令立即停止征收这些关税。
据了解,此外,至少有 8 起类似诉讼正在进行中,包括加州单独提起的案件。(来源:贸易夜航)
3.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实施美日贸易协定。当地时间9月4日,白宫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实施美日贸易协定。
据悉,该行政令将明确关税调整措施,确保此前已征收较高关税的日本进口产品不会被双重征税,而此前税率低于15%的商品将调整至新税率。此外,白宫表示,日本正致力于加快落实将美国大米采购量增加75%的计划。(来源:财联社)
4.欧盟回应美方施压,表示将继续执行数字相关立法。
新华社布鲁塞尔9月1日电(记者张兆卿)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等事务的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1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是欧盟的“主权立法”,欧盟将继续执行这些数字法。
维尔库宁说,相关数字法具有非歧视性,适用于所有在欧盟运营的在线平台。
维尔库宁当天还致信美国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吉姆·乔丹重申,欧盟数字立法不具有域外效力,但只要企业的相关服务在欧盟境内提供,无论其总部设在何处,相关服务便会受到欧盟监管。
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26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警告所有实施数字税、数字立法或数字监管的国家和地区,称除非它们撤销“针对美国企业的歧视性措施”,否则将对其输美商品征收高额额外关税。(来源:新华社)
5.美国对印关税打击古老行业,印度棉花正面临需求危机。印度棉花市场和纺织行业正处于十字路口,由于美国关税、政府干预和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等因素,该市场目前充满着风险。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印度国内棉花面临进口棉花的价格压力,以及美国对纺织品出口征收高额关税所导致的国内需求减弱,印度棉农在即将到来的收成季节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印度棉花协会主席Atul Ganatra表示,需求放缓对棉花行业造成了冲击。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棉农不太可能获得理想的棉花价格。这意味着印度政府不得不介入购买创纪录数量的棉花,大约为1400万包。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贾尔冈的轧棉厂主Pradeep Jain表示,由于新一季棉花供应增加以及廉价进口棉花的到来,预计下个月起棉花价格将面临不小压力。(来源:新浪财经)
6.主力出口产品承压,后续谈判仍处僵局,关税冲击令8月韩对美出口骤降12%。9月1日,韩国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对美出口录得自2020年5月疫情冲击以来的最大跌幅,钢铁、二次电池等主力行业全面受压,凸显美国政府高关税政策的冲击效应正逐步显现。同时,韩国最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显示,制造业活动连续7个月萎缩。韩媒指出,虽然韩美两国已于7月30日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将韩国“对等关税”从25%下调至15%,但有人担忧由此带来的冲击才刚刚开始。 而韩美围绕3500亿美元投资承诺的分歧也给未来经贸关系蒙上阴影。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下简称“产业部”)9月1日发布的《8月进出口动向》报告,韩国8月出口额为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而在主要市场中,韩国对美出口因汽车、通用机械、钢铁等主力产品出口承压,同比下降12.0%至87.4亿美元。此前,韩美两国在7月底达成贸易协议,决定将关税从25%降至15%。该协议原定于8月7日生效,但截至目前美国尚未下达正式行政命令,韩国产汽车仍面临25%的高关税。数据显示,在韩国对美15大主力出口品类中,有11项出现下滑。其中钢铁同比骤降32.1%,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领域;普通机械下降12.8%;二次电池下降23.7%;适用25%关税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分别下滑3.5%和14.4%。据韩国银行(央行)预测,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不确定性将导致韩国GDP增长率今年下降约 0.13 个百分点、明年下降约 0.16 个百分点。上月 29 日,韩央行将韩国今年GDP增长率预估为 0.9%。报告认为,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压制出口动能,也抑制经济主体信心,从而对韩国经济整体产生传导效应。(来源:环球时报)
免责声明:以上为国内外媒体摘编,个别报道可能存在倾向性意见,不代表事实及者观点,仅作工作参考,欢迎转发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