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信息周报 (2025年第35期)

信息来源:法规处 【2025-09-22】

贸易摩擦信息周报

                            2025年第35

             天津市商务局法规处(公平贸易处)     2025919


   

、贸易救济案件

欧盟对华PET纺粘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

二、贸易限制措施

1.美国拟限制进口中国无人机及重型车辆。

2.美国要求G7国家和欧盟对中国加征100%关税。

3.意大利禁用中国生产的光伏电池、组件、逆变器。

4.土耳其钢铁生产商呼吁对亚洲进口产品征收更严厉的关税。

5.日本将调查海底电缆供应链中的中国风险。

6.印度反吸收调查全解析:企业需高度警惕的新风险。

三、经贸动态

1.近半数在华美企希望特朗普取消关税。

2.美国药企警告白宫,若特朗普对中国实施限制,恐引发混乱。

3.美联储宣布降息

4.商会称墨西哥关税计划阻碍中国投资。

5.非洲国家对太阳能板需求大增

一、贸易救济案件

   欧盟对华PET纺粘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20259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欧盟企业于202588日提出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PET纺粘无纺布(PET Spunbond)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ex)5603 13 905603 14 20(ex)5603 14 80TARIC编码为5603 13 90 70 5603 14 80 70)。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71日至20256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21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本案初裁预计将于7个月内作出,最长不超过8个月。

二、贸易限制措施

1.美国拟限制进口中国无人机及重型车辆。美国政府计划出台新规,限制或直接禁止中国无人机以及中型和重型车辆的进口。此前,美国已经以国安风险为由,对汽车和卡车采取限制措施。

美国商务部95日公告,计划最快于本月出台新规,以应对无人机和重量超过1万磅(4535.92公斤)的智能网联汽车所依赖的信息与通讯技术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公告指出,这些产品主要来自中国及其他被视为外国对手的国家,但未透露具体的限制措施内容。

此次针对无人机和重型车辆的限制,是已计划实施相关进口限制的延续。美国销售的商用无人机当中,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其中超过一半来自全球最大无人机制造商大疆。美国商务部称,总部在中国的公司占据了美国无人机市场至少75%的份额。

去年12月,美国前总统拜登签署立法,禁止大疆和深圳道通公司在美销售新型无人机。但今年6月,三名重量级共和党议员联名写信给特朗普政府,指出大疆与道通的设备在美国市场中占据显著份额而且目前还在广泛应用,因此政府需加紧推进对中国无人机制造商的国家安全审查工作。

华盛顿也对中国汽车进口增加了诸多限制。去年9月,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生效。今年1月,拜登政府敲定禁止中国生产的智能汽车软件和硬件进入美国市场的新规,计划自2026年底起几乎全面禁止中国汽车和卡车进入美国市场。但路透社报道指出,这一规定豁免了重量超过1万磅的汽车,让比亚迪这样的中国车企可以继续在加州组装电动巴士。

作为进一步措施,美国商务部今年4月对中型和重型车辆及零部件发起国安调查,并在7月将无人机及相关组件纳入调查,这些行动可能为美国进一步提高相关进口产品的关税提供依据。

分析认为,针对中国进口汽车再加征关税,整体影响有限。2024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汽车仅11.6万辆,占其汽车出口总量的1.81%

但若在无人机领域实施进口禁令,可能波及更多中国企业利益和美国市场。北美与欧洲是大疆最核心的海外市场。《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迟缓,始终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推出兼具性能和价格优势的无人机。(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2.美国要求G7国家和欧盟对中国加征100%关税。2025 9 12 日,由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主持的 G7 财长电话会议上,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明确要求盟国对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商品征收有意义的关税meaningful tariffs)。具体提案包括:针对中国:征收 50%-100% 二级关税secondary tariffs),原因是中国购买俄石油和对俄技术援助。针对印度:类似关税水平,美国已先行一步,于 8 27 日对印度进口商品额外征收 25% 关税,总关税率达 50%9 12 G7集团财长会议后,会议发表声明:G7财长同意加快关税和制裁讨论,但未敲定具体税率。(来源:贸易夜航)

   3.意大利禁用中国生产的光伏电池、组件、逆变器。意大利环境与能源安全部近日宣布,在“Fer X Transitorio”计划中引入光伏专项招标非价格标准,明确要求参与项目必须使用非中国制组件。

2025827日起,意大利环境与能源安全发布的“MASE No. 220/2025”法令正式生效。该法令为单体容量不超过1兆瓦(MW)的光伏系统开设了特殊招标通道,明确要求使用非中国制造部件的光伏系统才能参与招标。

根据法令,参与招标的光伏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关键条件:光伏组件不得在中国组装;光伏电池不得来自中国;逆变器不得为中国生产;其他核心组件至少一项其他核心组件(如支架、接线盒等)必须符合非中国要求。此外,根据2025523日颁布的欧盟实施条例2025/1178附件,至少一种其他组件不得源自中国。投标人在投标申请时必须提交承诺函,保证符合上述产地要求。如果没有遵守上述规定,将无法获得意大利的补贴。

作为老牌光伏市场,意大利很早就开始鼓励建设光伏发电系统,2011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了9.5GW,此后因为政策急刹车又陷入低谷。近几年,在中国光伏企业先进的产品吸引下,意大利光伏新增装机再次高速增长,2024年意大利新增光伏装机容量6.79GW,同比增长30%,超过70%的光伏组件进口自中国,全国累计装机达到37.08GW。截至20257月,意大利累计太阳能装机容量已突破40GW,投入运行的太阳能系统超过200万套。

显然,本次新规会在短期内对中国光伏企业在意大利的销售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意大利本土并没有成熟的光伏产业链,较为有限的市场,也很难吸引企业在此投资建厂,后续在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压力下,可能会放宽相关标准甚至被废除。(来源:光伏见闻公众号

   4.土耳其钢铁生产商呼吁对亚洲进口产品征收更严厉的关税。近日土耳其钢铁生产商呼吁政府对来自亚洲的进口产品采取更强有力的贸易保护措施,并警告称,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其他远东国家的政府支持产品正在扭曲竞争,并导致该国大部分生产能力闲置。

土耳其是除欧盟外全球第二大钢铁进口国。美国国际贸易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土耳其钢铁进口量将达到1830万吨,较2014年增长37.3%。据土耳其钢铁生产商协会(TCUD)称,自2020年以来,仅从中国进口的钢铁就增长了10倍以上。

该协会秘书长韦塞尔·亚扬表示,这些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价格往往远低于当地生产成本,从而损害了产能利用率和投资计划,因为由于进口量激增,土耳其6000万吨的产能未得到充分利用。亚扬表示:近年来,在政府巨额补贴的支持下,中国和远东的钢铁产品越来越多地瞄准土耳其市场,给土耳其国内生产商带来了巨大压力。亚扬补充说,进口产品有时并不能始终满足国际标准,这引发了人们对认证可靠性和批次质量差异的担忧。

202410月,土贸易部宣布对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进口的热轧扁钢采取反倾销措施,倾销税率为成本、保险和运费(CIF)价值的6.1%43.31%。最近,土耳其还对来自韩国的厚轧钢产品征收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税率根据生产商不同从4.34%9.4%不等,该措施自93日起生效。

基巴尔控股公司首席执行官哈鲁克·卡亚巴斯表示,仅靠反倾销税不足以保护当地产业。他敦促当局严格执行原产地检查,加强质量控制,并在公共采购中优先考虑国内产品。卡亚巴斯表示:中国和印尼等国通过国家补贴将产品定价低于成本,这在土耳其造成了不可持续的竞争环境。他还补充道,应通过可获得的信贷和激励机制来缓解土耳其制造商面临的高融资成本,从而使保护措施更加有效。卡亚巴斯警告说,廉价进口并非源于效率,而是补贴和碳密集型的肮脏生产方式。短期来看,进口产品可能看起来更便宜,但从中期来看,它们会对土耳其工业造成严重损害,并从长远来看造成对战略性生产的依赖。(来源:今日土耳其网站)

    5.日本将调查海底电缆供应链中的中国风险。日本政府将调查参与海底电缆安装和维护的国内企业是否从中国采购关键部件,此举旨在加强该国的经济安全。政府将在本财年(截至20263月)开展调查。若发现日企采购关键部件(如电缆、中继器和控制系统)来自中国,政府将鼓励其更换供应商。鉴于企业担忧成本上升,政府正考虑加强国内生产设施等支持措施。海底电缆市场由三家企业主导:日本NEC、美国SubCom和法国阿尔卡特海底网络公司。三者合计占据全球约90%市场份额。但近年来中国海信海缆(HMN Technologies)日益崭露头角。海信海缆曾是电信巨头华为的子公司。出于国家安全考量,美国已宣布将采取措施,实质性将此类中国企业排除在其海底电缆供应链之外。在日本,NEC负责制造电缆,住友电气工业生产光纤。其主要客户包括谷歌和Meta等美国科技巨头,但美国的新限制措施可能使出口更加困难。日本政府在调查国内企业供应链后,正考虑若过度监管可能对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将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寻求部分豁免。根据《经济安全促进法》,日本政府已为半导体、电池等12种“特定关键产品”的稳定供应提供资金支持。该法将于2026年国会会议期间修订,届时将把海底电缆安装维护等服务纳入资金支持范围。尽管海底电缆是经济安全的生命线,但其盈利能力有限。部分国家通过国有化方式支持电缆运营。日本政府即将开展的调查也将审视国内外产业动向,并探讨可能的扶持措施。(来源:日经新闻)

6.印度反吸收调查全解析:企业需高度警惕的新风险。近年来,印度已成为对华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发起国,仅次于美国。自中国入世以来,印度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案件数量高达367起,仅比美国少8起,位居第二。随着中国产品在印度市场面临的限制措施不断增加,企业面临的海外风险也日益突出。值得注意的是,仅在2024年十一期间,印度就一口气立案了15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案件,再次凸显了该市场的高风险特性。

除了常规的两反一保贸易救济调查之外,印度在2021年修订法规,正式引入反吸收调查Anti-absorption Review”条款。修订后,仅在2024年同一年,印度就先后立案两起反吸收调查案件:3月的PET树脂案和12月的二氧化硅案。这两起案件中,调查机关均作出肯定性裁决,认定涉案企业存在吸收行为,并在原有反倾销税基础上提高税率,为企业敲响警钟。

反吸收调查的周期相对较短,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但在特殊情况下,可延期最多三个月。在印度PET树脂案中,印度调查机关用了5个半月完成反吸收调查;而在二氧化硅案中,印度调查机关对调查时间进行了延期,最终用了8个半月完成了反吸收调查。

PET树脂案和二氧化硅案裁决可以看出,印度调查机关在认定吸收行为时,主要关注出口价格的下降幅度是否超过生产成本的下降幅度,成本数据主要采信申请人提供的资料,同时考虑汇率因素,最终通常倾向于上调原审反倾销税率。

面对印度针对中国企业采取的多种贸易调查手法,中国企业应提高自身贸易合规意识,强化出口价格和成本管理,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潜在风险。(来源:瑞银贸易法评论公众号

三、 经贸动态

1.近半数在华美企希望特朗普取消关税。上海美国商会最新年度《中国商业报告》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美企希望特朗普总统取消对中国商品的所有关税。在254家受访企业中,48%的企业敦促全面取消关税及对中国商品的非关税壁垒。商会报告指出:“双边贸易关系的波动性给在中国运营的外国企业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影响范围不仅限于向美国市场出口的企业。”近2/3的会员企业预计关税紧张局势将对其在华营收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化工、物流和工业制造领域的企业受影响比例最高。美中商会上海分会会长表示,部分企业“双重受创”——既从美国进口中间产品到中国,再将成品出口回美国。“对企业经营者而言,90天(指停火期)根本不足以制定商业计划。”调查数据还显示,特朗普推动的“回流”美国制造面临困难,51%的受访者将东南亚作为调整中国投资的首选地,远高于仅18%选择美国。受访者认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挑战,其次是人口减少和房地产市场疲软。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加剧已成为主要担忧。仅有两个领域有更多受访者认为本土竞争对手存在短板:产品质量与研发能力。相反,更多受访者认为自身在销售营销、数字化战略及市场反应速度等方面处于劣势。尽管存在忧虑,调查仍显示商业环境出现改善迹象。71%的会员表示2024年实现盈利,高于2023年创纪录的66%低点。实现营收增长的会员比例也从50%升至57%。(来源:日经新闻)

    2.美国药企警告白宫,若特朗普对中国实施限制,恐引发混乱。特朗普政府正在讨论对中国药品实施严厉限制的可能性,此举若成行,或将对美国制药行业以及从仿制药到尖端疗法的药品供应造成重大冲击。该限制的核心是一项行政命令草案,旨在切断中国研发的实验性治疗药物的引进渠道。围绕这一草案,利益冲突的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幕后游说。一方是支持限制中国的投资者和企业高管,他们担心中国快速崛起的生物科技产业会威胁美国的领先地位;另一方则是包括辉瑞和阿斯利康在内的制药巨头,这些公司近年来在中国购买了大量价格低廉的实验性药物,用于癌症、肥胖症和心脏病等治疗。美国两党均认为过度依赖中国药品是国家安全隐患。特朗普政府已呼吁加强美国药品生产,并威胁对从中国进口的药品征收关税。然而,尽管白宫否认正在积极考虑该行政令,内部讨论和反馈仍在进行中。若限制措施实施,可能显著影响中国研发药物在美的供应,同时可能削弱美国生物科技初创企业的竞争力。反对者担心,中国凭借低成本和快速推进能力,可能吸引投资者远离美国市场,进一步加剧美国创新企业融资困难。草案还提议加强对美国药企从中国购买实验性药物的审查,并对中国临床试验数据施加更严格的FDA监管要求。此外,为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政府计划通过税收优惠和政策倾斜,鼓励美企将药品生产迁回国内。尽管中国在仿制药领域利润微薄,其快速崛起的生物技术部门却成为全球药企的合作焦点。数据显示,今年前半年,38%的重大药品交易涉及中国药物,美国药企如辉瑞和默克等频繁从中国采购实验性药物。辉瑞首席执行官警告称,限制政策可能妨碍癌症治疗等重要进展。(来源:纽约时报)

3.美联储宣布降息当地时间917日,美联储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4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尽管美国通胀率有所上升,并维持在略高的水平,但近几个月新增就业远低于预期让美联储终于采取降息措施。近期指标显示,美国上半年经济活动增长放缓,就业增长放缓。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就业下行风险上升。

据悉,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以111的投票结果通过降息25个基点决定的。刚刚就职的美联储理事、目前仍担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斯蒂芬·米兰是唯一持不同意见者,他主张降息50个基点。

美联储预测显示,到年底将再降息50个基点,未来两年每年再降息25个基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自今年1月上任以来持续施压美联储降息(来源:央视新闻)

   4.商会称墨西哥关税计划阻碍中国投资。墨西哥中国商会警告称,墨西哥计划提高中国产品关税,这将阻碍中国在墨西哥的投资。墨西哥中国商会会长兼董事会主席阿马波拉·格里哈尔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中国对墨西哥汽车、汽车零部件和冶金等行业的投资将会放缓。“整个关税问题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几家重要的中国企业已经“停止了投资计划”。这些公司包括一家业务遍布全球、目前正考虑在越南进行生产的中国玩具公司,以及一家中国独资的印刷电路板制造商,其生产的印刷电路板被一些墨西哥家用电器制造厂使用。由于组装PCB所需的部分原材料被列入关税清单,该公司的“商业模式及其在墨西哥建厂的融资条件已彻底崩溃”。格里哈尔瓦拒绝透露暂停在墨投资的企业名称,因相关信息尚未公开。本月,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谢恩鲍姆宣布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本国产业的措施,包括对部分中国商品征收50%关税,目标产品包括进口汽车、汽车零部件和钢铁。该计划尚待国会批准,涵盖1400余类来自无贸易协定国家的进口商品,除中国外还包括韩国和印度。进口税率根据商品类别在10%50%之间浮动。鉴于执政党在参众两院均拥有绝对优势,该法案很可能获得通过。(来源:彭博社)

5.非洲国家对太阳能板需求大增根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非洲国家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进口量大幅增加。非洲在20247月至20256月的十二个月里,

进口了相当于150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能力相当于10座核反应堆。对此,研究团体Ember指出,这就是太阳能在整个非洲大陆腾飞的证据,并将推动储能技术发展。

非洲在20247月至20256月期间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进口量增长60%。如果不统计南非,非洲其它国家在过去两年里的光伏板进口量甚至翻了一倍。

研究团体Ember首席分析师大卫·琼斯解释:阿尔及利亚的太阳能电池板进口量,在一年里增长了33倍。这是非洲进口量第三大的国家,排在南非和尼日利亚之后。赞比亚的进口量在12个月里翻了8倍,博茨瓦纳增长了7倍,苏丹的增幅是6倍,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贝宁的进口量也都多达3倍以上。

乍得在一年里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一旦完成组装,发电量可达该国一半的电力供应。这不仅预示了非洲电力供应的增加,也可能带来电价走低的潜力。琼斯指出,在尼日利亚,现在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大约为60美元。然而,节省下来的柴油花费可以在六个月里收回太阳能板的成本。在其它一些国家甚至还更短。(来源: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责声明:以上为国内外媒体摘编,个别报道可能存在倾向性意见,不代表事实及者观点,仅作工作参考,欢迎转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