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信息周报(2025年第34期)

信息来源:法规处 【2025-09-22】

贸易摩擦信息周报

                             2025年第34

              天津市商务局法规处(公平贸易处)     2025912   


   

一、贸易救济案件

1.澳大利亚对涉华焊缝管双反案发起反规避调查。

2.印度对华升降机导轨作出反倾销终裁。

3.巴西对涉华聚酯短纤作出反倾销终裁。

二、贸易限制措施

1.特朗普将对未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公司征收半导体进口关税。

2.美国FCC撤销7家中国实验室对进入美国市场电子产品的测试认证许可

3.美国制定原产地规则!泰国、新加坡、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彻底阻断洗产地转运转口

4.欧盟计划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二级制裁

5.墨西哥宣布对中国1371个产品类目征收50%关税

三、经贸动态

1.特朗普希望落空?关税大棒下美国农业贸易逆差再创新高

2.美国最高法院同意加快审理美政府关税案

3.涉韩企在华芯片生产,美国提出“妥协”方案。

4.欧美贸易停战协议陷入危机。

5.加拿大农业部长最新发声:正在讨论放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

一、贸易救济案件

  1.澳大利亚对涉华焊缝管双反案发起反规避调查202594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第2025/085号公告称,应澳大利亚国内企业提交的申请,对进口自中国大陆、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焊缝管反倾销案以及对进口自中国大陆的焊缝管反补贴案发起反规避调查,审查涉案产品是否通过轻微改变出口至澳大利亚以规避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涉案产品的澳大利亚海关编码为7308.90.00.527308.90.00.567308.90.00.65。本案调查期为201271日至2025630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预计将不晚于20251223日完成本案调查的基本事实报告,不晚于202626日向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部长提交终裁报告。

2.印度对华升降机导轨作出反倾销终裁2025827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T型电梯/升降机导轨和对重导轨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对中国的涉案产品基于到岸价(CIF)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税率为24.11%51.87%

    3.巴西对涉华聚酯短纤作出反倾销终裁202591日,巴西外贸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778号决议,对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和泰国的聚酯短纤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决定对上述国家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分别如下:中国为74.98390.94美元/吨、印度为194.69美元/吨、越南为297.95美元/吨、泰国为171.21美元/吨。涉案产品的巴西税号为5503.20.90。本决议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二、贸易限制措施

    1.特朗普将对未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公司征收半导体进口关税。9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主要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共进晚餐前表示,他领导的政府将对那些未将生产转移至美国的公司所进口的半导体加征关税。自今年1月重新上任以来,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已经疏远了贸易伙伴,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没错,我已经和这里的人员讨论过此事。芯片和半导体——我们将对那些没有来美国设厂的公司所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很快就会加征关税。”特朗普说道,但未提及具体时间和税率。特朗普对记者表示:“我们将征收一笔相当可观的关税,虽说不是极高,但也算颇为可观。前提是如果这些公司来美国,要是它们打算来美国建厂,那就不会被征关税。”特朗普8月曾表示,美国将对进口半导体征收约100%的关税,但这不适用于那些在美国进行生产或已承诺在美国进行生产的公司。(来源:路透社)

   2.美国FCC撤销7家中国实验室对进入美国市场电子产品的测试认证许可当地时间98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其官网宣布,撤销多家中国实验室对进入美国市场电子产品的测试认证许可。FCC要求发射无线电频率的电子设备都必须获得在美国使用的认证,此前这些实验室为进入美国市场的电子产品提供FCC安全认证。

    这并非FCC首次针对中国相关机构出台此类限制性举措。今年5月,FCC就已通过最终规则,明确禁止被其认定存在国家安全风险的中国实验室为美国市场的电子设备,像智能手机、相机、电脑等开展测试认证工作。

    此外FCC 曾于 2022 11 月禁止批准华为、中兴的新电信设备,以及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电信及视频监控设备。

根据FCC发布的信息,此次禁止措施涉及的中国实验室包括:

· 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车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及上海分部

· 莱茵技术-商检(宁波)有限公司

· 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

· 广州赛西光电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 中检集团南方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这无疑又是一次典型的科技霸权行为。此前,美方多次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严重扰乱了全球产供链稳定。

    中国实验室技术专业、流程高效、经验丰富,长期在全球电子产品检测领域占重要份额,有力支撑全球电子产业发展。FCC举措迫使中国厂商更换检测实验室,大幅增加合规成本与经济负担。这表明中美科技博弈延伸至检测认证环节,或冲击中国ICT产业链出口认证与跨境贸易,检测认证恐成新壁垒,阻碍中国科技产业国际化。来源:综合人民邮电报、半导体地图及环球法务

   3.美国制定原产地规则!泰国、新加坡、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彻底阻断洗产地转运转口据参与对美贸易谈判的东南亚高级官员表示,美国正在单方面制定所谓原产地规则的标准,将根据原材料、间接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计算来界定本地产品和转运产品。

美国海关和贸易当局使用以下方法区分本地产品和转运产品:

原产地规则(Rules of Origin, ROO):

⚠️ 区域价值含量(RVC, Regional Value Content):商品需满足一定比例的本地价值含量(美国要求达到 70% 的本地含量)才能被认定为原产于东南亚国家。

⚠️ 关税分类变化(CTC, Change in Tariff Classification):商品在东南亚国家加工后,其《协调商品名称及编码制度》(HS代码)需发生特定变化(至少需要 6 位数的变化),以证明经过实质性加工。

⚠️实质性转变(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商品需在东南亚国家经过显著的制造或加工过程,而非仅进行简单组装、包装或贴标。

⚠️美国内容规则(U.S. Content Rule):若商品中至少 20% 的价值来自美国,则仅对非美国部分的价值征收关税。这间接鼓励东南亚国家使用美国原材料以降低关税负担。

    美国海关可能要求详细的生产记录、供应链追溯和原产地证书(Certificate of Origin)来验证商品是否符合本地生产标准。

目前,特朗普政府正在向东南亚各国提出一些区域价值成分(RVC)的数字,以试探各国政府在原产地规则上的接受程度,例如要求泰国、马来西亚本地成分占比不低于 70%

以下是具体细节:

泰国(Thailand

    9 3 日,泰国政府官员宣布:泰国将于 10 月成立特别工作组,处理数百万份原产地证书,成立特别工作组是为了遵守美国货物转运规则,将采取特殊措施认证输美商品原产地。

    泰国海关总署署长 Theeraj 表示,美国已向泰国对外贸易部提交了一份其认为存在原产地欺诈风险的商品观察名单。美国已要求泰国积极监督这些产品,确保所有声称原产于泰国并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均真正在泰国生产或组装,并符合约定的本地成分要求。受审查的关键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等。美国怀疑这些产品可能涉及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在泰国进行少量加工,然后再以泰国产品的身份再出口。

    根据泰媒NationThailand报道,泰国提议将区域价值成分(RVC)门槛从 40% 提高到 50% 左右,以确保产品真正原产于泰国。

    而一位参与对美贸易谈判的泰国高级官员表示,美国提出的原产地规则(COO)要求本地成分比例达到 70%,但泰国认为这一要求过于苛刻,尚未做出明确回应。

    柬埔寨副首相兼贸易谈判代表提到,东南亚国家因缺乏上游产业,难以满足美国的高比例本地制造要求。泰国和美国仍需就最终的区域价值成分(RVC)门槛达成一致,并建立具体的监控机制。

新加坡(Singapore

    今年6月,新加坡海关正式发布第 06/2025 号通函,着重针对进出口和转运许可证中原产国/地区字段的准确申报事宜作出说明。

    依据非优惠原产地规则,货物若要被认定为新加坡原产,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完全获得:货物必须在新加坡境内完全获得

2. 实质性加工:货物需在新加坡进行实质性加工,具体判定标准如下:

本地成分要求:货物的出厂价(即货物在制造商工厂的价格)中,至少包含 25% 的本地成分。

    关税分类变更:货物的关税分类需发生 6 位数变更。

    化学反应条件:或货物在HS27 40 章下发生化学反应,才符合实质性加工的要求。

    需特别注意的是,仅在新加坡进行少量加工的货物,例如简单混合产品或仅对产品零件进行简单组装的情况,均不符合新加坡原产的条件。

越南(Vietnam

    越南 7 月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出口美国关税降至 20%,但转运商品面临 40% 关税。2025 年上半年,越南截获超 2000 批涉嫌转运的中国商品。

    据路透社消息,越南商务部加强监管,针对非法转运,计划引入新罚款机制,如扣押货物或罚款出口额的 20%-50%。针对中国进口,增加审计和壳公司披露,要求进口商提供完整供应链证明。

    2025 4 15 日,越南工业贸易部发布了第 09/CT-BCT 号指令,以防止非法转运货物。该指令要求工贸部、海关总署和其他相关单位和机构的官员对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和事后核查实施更严格的管控,包括对进口货物进行检查。

    4 21 日发布的第 103/QD-BCT 号决定永久撤销了授予越南工商会(VCCI)签发原产地证书和非加工证书的授权,将这些职责直接转移到工贸部。

    越南的非优惠原产地规则详见Decree 31/2018/ND-CP,重点是最后实质性转变。没有统一区域价值成分(RVC),而是根据产品特定规则(PSR)或官方列表决定,通常参考 40% 的价值添加作为基准,但可变。

    对于非完全获得的货物,原产地基于生产过程导致货物成为新商业物品(新形状、特性或用途),主要标准为 HS 编码至少 4 位级变化。

    价值添加定义为制造后价值与货物总价值的比率,由MIT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Trade)列表指定。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与美国达成的协议中,印尼承诺解决转运问题,加强原产地规则(ROO),以确保第三国(例如中国)不会从双边协议中获益。

    印尼的原产地规则强调实质性转变,大多数货物(覆盖约83%的关税子目)主要通过价值添加作为工厂成本百分比来衡量,本地成分含量通常要求为 50%

马来西亚(Malaysia

    据外媒报道,美国要求马来西亚出口产品需证明至少 70% 的本地内容(local content),以避免被视为转口而征收 40% 惩罚关税。

    今年,马来西亚已收紧了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取消签发机构并进行签发前的严格审查。今年 5 月,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MITI)宣布,对美出口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将集中在 MITI 负责下,取代之前的由 MITI 指定的商业委员会、商会或协会签发此类证书的制度。

    马来西亚的非优惠原产地规则基于实质性转变标准,主要采用价值添加方法,没有严格的统一 RVC 阈值,但一般参考 40% FOB价值作为最小本地含量。(来源:贸易夜航

   4.欧盟计划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二级制裁2025 9 8 日至 9 日,欧盟官员开始内部磋商新一轮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考虑对第三国(如中国、印度等)实施二级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针对这些国家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行为。

    这一讨论的背景是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美国特朗普政府强烈敦促欧盟加入“二级制裁”,共同打击俄罗斯能源出口,以削弱其战争资金来源。

    欧盟已于 2022 年起逐步禁止俄罗斯石油进口,但仍存在豁免(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且天然气依赖度较高(约10%-20%)。美国希望通过此举迫使全球能源贸易“脱钩”俄罗斯。

欧盟的制裁讨论细节:

    欧盟委员会正在准备第 19 轮对俄制裁包,主要针对俄罗斯约 6 家银行和能源公司,旨在打击其石油贸易和金融体系。同时,官员们探讨扩展到第三国的可能性。

    这一想法源于美国压力:特朗普政府敦促欧盟“完全切断俄能源进口”作为交换条件,以换取美国加强全球制裁。美国已于 2025 8 月对印度实施 25%“二级关税”(针对其购买俄石油),并威胁对中国类似行动。

    金融时报(FT)报道称,欧盟针对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能源的“二级制裁”,措施可能包括:

限制欧盟企业向中国出口某些商品(如高端技术或原材料),作为对中方购买俄石油的“惩罚”。

禁止欧盟银行处理涉及俄能源的中俄交易。

但欧盟成员国也存在内部分歧,意见不一。德国和法国等国担心能源价格上涨和对华经济影响,而东欧国家(如波兰)支持更强硬立场。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因能源豁免,可能反对扩展制裁。

美国是欧盟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制裁的主要推动者。

    特朗普于 9 8 日公开表示,准备对俄罗斯实施“更严厉制裁”,并敦促欧盟不仅加强自身禁运,还需对购买俄能源的第三国施加“二级制裁”。

    他强调,美国将“以停止购买俄能源为条件”支持欧盟的更广制裁行动。美国能源部长或白宫官员已直接向欧盟施压,要求欧洲到  2028 1 1 日前完全切断俄能源进口。

    美国希望通过美欧协调,封堵俄罗斯的能源“迂回出口”路径。中国等国的购买被视为俄罗斯规避制裁的“漏洞”。美国已单方面加强二级制裁(如 2024 年对多家中国炼油厂的限制),并希望欧盟跟进,以形成全球压力网。

    欧盟内部需 27 国一致同意,难度大;法律上,“二级制裁”需符合WTO规则,避免被指“贸易壁垒”。此外,欧盟自身天然气依赖俄方管道,完全脱钩需时间。

    目前,这一讨论仍处于初步阶段,未有最终决定。欧盟承诺到 2028 年完全停止俄能源进口,但“二级制裁”的推进取决于美欧谈判结果。(来源:贸易夜航)

  5.墨西哥宣布对中国1371个产品类目征收50%关税2025 9 10 日,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Claudia Sheinbaum)于公布了关税改革提案,作为其“Plan Mexico”工业政策的一部分。改革针对没有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如中国、东南亚国家、韩国、印度等)进口的特定产品类别加征更高关税。

具体关税细节:

哪些产品将被征收新关税?

⚠️ 轻型汽车(Light vehicles)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印度、印尼、俄罗斯、泰国和土耳其)进口的轻型车辆关税将从目前的 20% 提高到 50%。中国汽车在墨西哥市场的份额已达 18.1%

⚠️ 汽车零件和生产投入(Auto parts and inputs)包括发动机组件、变速箱、底盘等,税率范围为 10% 50%,具体取决于零件类型。

⚠️ 摩托车(Motorcycles):关税设为 35%

⚠️ 钢铁制品(Steel products):钢棒、钢管以及轧钢等,关税税率 35%

⚠️ 玩具(Toys):各类玩具产品,税率 35%
⚠️ 铝制品(Aluminum products):铝板、铝合金等,未指定确切值,税率 10% 50%
⚠️ 鞋类(Footwear):各类鞋履,未指定确切值,税率 10% 50%
⚠️ 纸板箱(Cardboard boxes):未指定确切值,税率 10% 50%
⚠️ 纺织品和织物(Fabrics):布料和床上用品等,未指定确切值,税率在 10% 50%
⚠️ 卫浴用品(Bathroom supplies):浴室洁具,如水槽和马桶部件等,未指定确切值,税率 10% 50%
⚠️ 个人护理用品(Personal care):洗发水及其他个人卫生用品,未指定确切值,税率 10% 50%
⚠️ 水泵和风机(Water pumps and fans):水泵、风扇等机械设备,未指定确切值,税率 10% 50%

    这项提案仍需国会批准,但鉴于执政党在国会中占据多数席位,通过的可能性很高。

    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安抚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这两个国家都对墨西哥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提出了严厉质疑。

    美国对墨西哥施加压力,要求限制与中国经济联系。美国担心中国通过墨西哥作为“后门”进入北美市场,尤其是考虑到墨西哥对美汽车出口巨大(墨西哥是美国主要汽车供应商)。2024年,墨西哥与中国贸易逆差达 1200 亿美元。 此举也被视为在2026年《美墨加协定》(USMCA)审查前改善与美国和加拿大关系的一种方式。

    加征关税预计每年可额外产生700亿比索(约 37.6 亿美元)的关税收入。

    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墨西哥总进口的 19.96%,此举可能导致进口成本上升和通胀压力。(来源:贸易夜航)

三、 经贸动态

    1.特朗普希望落空?关税大棒下美国农业贸易逆差再创新高美国总统特朗普自上台以来实施了一系列激进的关税政策,目的之一是缩小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逆差。然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美国在农业方面的贸易逆差却在不断扩大。今年7月份,美国农业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凸显了特朗普所面临的挑战。美国农业部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农产品出口额落后于进口额49.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扩大9%,创下单月最高纪录。这使得今年前七个月美国农业贸易逆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36亿美元。今年农业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进口激增。今年前7个月,美国进口了超过1320亿美元的农产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8%。与此同时,该行业出口额下滑1.3%,至988亿美元。以上数据,意味着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一直在形成的转变趋势,得到进一步巩固: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巨额贸易顺差的农业,正持续成为净进口行业。这种转变源于农作物和牲畜生产扩张能力有限、海外竞争加剧以及美国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特朗普的贸易战也产生了影响,促使世界上主要的作物进口国更加依赖巴西的供应。美国农业部预计,2025财年美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将达创纪录的495亿美元。(来源:财联社)

   2.美国最高法院同意加快审理美政府关税案美国最高法院9日表示,同意加快审理特朗普政府关税案,并将于11月的第一周就此案举行口头辩论。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829日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对多国征收关税时援引的法律并未赋予其征税权力。特朗普政府3日晚向美国最高法院提交文件,要求尽快推翻这一裁决。据美国媒体报道,截至824日,美国企业已支付超过2100亿美元被裁定为非法的关税。如果最高法院维持原判,美国财政部可能不得不退还已征收的关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如果将裁决推迟到20266月,届时已征收的关税额将达到7500亿至1万亿美元,返还这些关税“可能造成重大混乱”。(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3.涉韩企在华芯片生产,美国提出“妥协”方案。据美国彭博社8日报道,美国政府正考虑每年集中批准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向中国工厂供应芯片制造所需用品,作为此前撤销其豁免资格的“妥协”方案。美国商务部上月底将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和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移出“经验证最终用户”(VEU)授权名单,引发韩企对在华经营生产受到延误干扰的担忧。彭博社报道称,美国政府这项“场地许可证”提案,要求相关公司一次性向华盛顿提交一年所需设备、零件和材料的审批申请,说明具体所需数量。这一方案据称旨在避免全球电子行业受到影响。然而,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这一提案让韩国业界和政府官员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沮丧。因为这为韩国企业提供了继续在华运营工厂的方法,但又让其生产流程变得更加复杂。比如,企业很难预测未来一年可能出现故障的设备将需要哪些零件,如果因未提前列明而无法快速得到审批,生产仍会中断。报道称,相关谈判仍在进行中,“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盛顿最新的提议可能就是首尔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来源:环球时报)

4.欧美贸易停战协议陷入危机。在美国与欧盟7月达成贸易协议后,如今欧洲企业开始叫停对美出口,抱怨新增的繁琐手续,并警告未来或进入新的不确定时期。核心问题在于,美国政府将50%的钢铝关税扩展至数百种含钢铝制品,远高于双方此前商定的15%普遍税率,令大量欧洲制造商面临更沉重的负担。关税覆盖范围已从钢铝原料、零件扩大至电机、泵、机床和工程设备等。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协会(VDMA)警告称,目前约30%的欧盟对美机械出口被征收50%的关税,整个行业正遭遇“生存危机”。这种局面使得7月的协议面临瓦解风险。欧洲议会内部对协议的不满情绪上升,议员们表示可能要求修改相关立法,重新评估对美零关税待遇。部分企业已采取行动。德国农业设备制造商克罗内集团暂停对美出口并停产部分产品,百余名工人被迫休假。公司正在考虑将部分货物转运至墨西哥和加拿大。美国企业也受到影响。约翰迪尔在德国的工厂约20%的产量销往美国,公司表示将通过成本控制来缓冲冲击,但不会将生产迁至美国。根据行业测算,一台价值100万美元、含钢量20%的机械,按新规将面临22%的综合关税。美国方面计划每四个月审查一次关税清单,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欧盟方面则要求将机械产品的关税上限定为15%,类似于此前对汽车、半导体和医药等行业的安排。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表示,美欧应携手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低价钢铁冲击。然而,即便是未直接列入关税清单的产品,也可能因供应链追溯要求而受累。例如,注塑机被列入加征清单,导致其使用的阀门供应商也必须提供钢材来源、价格等细节,否则可能遭罚。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欧洲机械制造商而言,在美国本土扩产困难,部分企业虽计划在美建设小型生产线,但缺乏熟练工和高昂成本使得生产复杂设备几乎不可行。VDMA驻美顾问指出,美国制造商自身也可能首当其冲,因为他们依赖的进口机械将变得更昂贵,甚至面临供货短缺。目前,欧美双方虽提出建立配额制度的设想,以允许部分欧盟钢铝以较低关税进入美国,但尚无实质进展。(来源:新浪财经)

    5.加拿大农业部长最新发声:正在讨论放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迫于国内油菜籽行业压力,加拿大政府正审查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钢铁及铝等产品的现行关税税率,并派出官员跟随贸易代表团共同访问中国。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长西斯·麦克唐纳当地时间9日表示,加方正在讨论放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CBC称,麦克唐纳当天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首府温尼伯参加联邦和省级农业部长会议。会上油菜籽行业团体反映生产商正遭受损失。麦克唐纳在会后表示,加拿大联邦政府尚未直接获悉中国政府的具体要求,但这是正在考虑的问题。报道提到,麦克唐纳也表示,加拿大政府希望确保任何政策调整都不会伤害其他产业或领域。812日,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公告,初步认定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路透社报道称,一名驻新加坡的油菜籽贸易商表示,这一决定很“重大”,收取75%的保证金“等于告诉加拿大,我们不需要你的油菜籽”。在当前局面之下,加拿大内部掀起了“汽车换油菜籽”的讨论。据加拿大《国家邮报》报道,加拿大西部省份正在施压联邦政府,要求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以避免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加征关税。(来源:环球网)

责声明:以上为国内外媒体摘编,个别报道可能存在倾向性意见,不代表事实及者观点,仅作工作参考,欢迎转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