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贸易救济调查| 应对问答(一)

信息来源: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2023-04-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制造大国地位日益巩固,贸易大国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首位。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中国面对的外部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和深化。

多年来,中国应对国外贸易救济调查工作有条不紊,逐渐形成商务部(含驻外经商机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商协会和企业为主体的“多主体协同”应对工作机制。在商务部相关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机电商会帮助并组织企业在案件应对中迎难而上、积极应诉。

机电商会成立至今,已先后组织企业有效应对近700起对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美国337232301调查等重大案件,在很多案件中取得了无措施结案等有利的应诉结果。

为帮助企业更好了解及应对贸易救济调查,机电商会现推出“外国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应对问答”系列内容,旨在帮助和指导企业更好开展应对工作。现推出本系列第一期内容,欢迎各企业关注订阅。

问题一什么是反倾销?

倾销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低价销售。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企业都有可能为了占领市场而降价销售,有时甚至低于成本销售,这种行为会损害同一市场上其他经营者的利益。

当一国企业在出口市场上倾销时,会损害进口国国内的生产类似产品企业的利益。这时,这些企业就会寻求法律工具,使用“反倾销”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具体来说,在反倾销调查中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倾销、损害和因果关系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有时还需对公共利益进行综合考量。

用较专业的语言来表述:

①倾销某国的制造商或出口商将某种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的贸易行为。

②反倾销进口国主管当局主动发起或根据国内企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相关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外国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的过程和措施。

③反倾销措施 WTO允许的用以抵制不公平国际贸易行为的一种措施,是进口国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包括价格承诺、临时反倾销措施、反倾销税的征收等形式。

问题2 什么是涉案企业?

在调查期内,向发起反倾销调查的进口国出口过涉案产品的企业,是涉案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反倾销调查的《立案公告》中有时会内附名单,列出「所谓的涉案企业」。但是,这些名单往往是由调查申请方通过自己的渠道搜集并提供的,会与「实际的涉案企业」存在不符。

例如,有些企业虽然出现在《立案公告》的内附名单中,但并未在调查期内向发起反倾销调查的进口国出口过涉案产品,那么这些企业就不是涉案企业。又如,有些企业虽然未被列入内附名单,但在调查期内有向发起调查的进口国出口过涉案产品,那么这些企业则属于涉案企业。

问题3 不应诉有什么后果?

不应诉的企业很有可能会被裁定一个较高的惩罚性税率,从而失去竞争力,退出相关产品在该国的市场。

根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机构有权要求各利害关系方提供与调查有关的信息和证据材料。

如果企业已确定自己是涉案企业,但出于各种原因决定不应诉,即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不提供相关的证据资料、未配合调查机构进行调查,那么该类企业将会被调查机关认定为不合作企业。

在确定这类企业的倾销幅度时,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机构将采用「最佳可获得信息(Best Information Available)」,而这些信息通常都是对出口企业极为不利的资料信息。

问题4 为什么要积极应诉?

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应诉,填答调查问卷、提供证据资料、向调查机构说明情况,使调查机关接受自己提供的信息,以避免一些在裁决中的不公正待遇。

同时,根据机电商会多年来组织案件应对的经验,一国的贸易救济调查极易引起其他国别、其他竞争对手企业的效仿。企业不应诉等于不战而降,主动放弃一国市场,甚至影响其在其他国际市场的表现。

因此,企业应积极应诉,充分利用WTO规则和进口国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捍卫正当市场利益。

问题5 应诉的企业有什么好处?

根据反倾销调查分为倾销调查和损害调查两部分的特点,应诉的企业可以有两方面胜诉的机会:①通过倾销调查,拿到比较合理、对自己有利的分别税率;②通过损害调查,进行行业无损害抗辩,获得无损害结案的有利结果。

案件应诉的实践充分证明,企业是否应诉,结果截然不同。

在许多反倾销案件中,都有「应诉企业」在其他「未应诉企业」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情况下,得到了适用于自己的「零税率」,这相当于市场划分的一次重新洗牌。通过应诉取得好结果的企业订单不断,未应诉的企业则可能黯然退场。

联系我们

法律服务部

联系人:方悦、曹文佳

   话:010-58280856/853

   箱:law@cccme.org.cn

信息来源: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