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于近期发布《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2022年中国企业涉美知识产权诉讼以及“337调查”案件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第二部分对2022年美国知识产权规则变化进行了提示。以下为该报告主要内容及基于该报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一、报告内容梳理
(一)关于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诉讼情况
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诉讼新立案共986起,较上一年增长14.39%。在美纠纷共涉及中国企业9569家次,较上一年增长75.06%,其中98.16%的中国企业为被告。
2022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共发起“337调查”60起,中国企业涉案22起,占当年全部调查案件量的36.67%。
(二)关于2022年美国知识产权诉讼规则的变化
1. 2023年1月5日,美国总统签署《2022年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法案》;
2. 2022年6月16日,美国版权局宣布,版权索赔委员会正式开始审理索赔金额在3万美元以下(含本数)特定类型的版权纠纷案件;
3. 2022年7月25日,美国德州西区联邦地区法院宣布自新令颁布之日起,在该院韦科分部提交的专利案件将被随机分配给新令所列12名法官之一;
4. 2022年6月22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发布指导备忘录,对存在平行ITC程序或地区法院诉讼时,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在《美国发明法案》授权后程序中利用自由裁量权拒绝立案审理的情况进行限制。
二、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一)中国企业涉美知识产权纠纷已具有行业指向性,相关行业从业者要引起重视
报告显示,制造业成为中国企业涉美专利、商业秘密纠纷常见行业,批发和零售业成为中国企业涉美商标纠纷常见行业。中国企业涉美知识产权纠纷中,44.25%的专利和72.22%的商业秘密诉讼涉及制造业,70.61%的商标诉讼涉及批发和零售业。
此外,中国跨境电商领域涉美纠纷立案数量创新高,占全年新立案量一半以上。2022年中国企业涉美知识产权纠纷跨境电商领域新立案共559起,占全年新立案量的56.69%,其中的511起案件中国企业为被告,涉及中国企业7074家次。
上述数据显示出中国企业涉美纠纷已具有一定行业指向性,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跨境电商领域的相关从业者要提高海外纠纷风险防患意识,从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及保护等多方面着手增强企业海外风险应对能力。
(二)中国企业需进一步提高积极、正面应对纠纷的意识
报告显示,中国涉美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中,专利纠纷和解比例进一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因缺席判决而败诉的商标案件仍占较大比重。中国企业作为原告的专利诉讼案件48起,以和解结案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68.75%;中国企业作为被告的专利诉讼案件292起,其中61.9%的案件以和解结案。中国企业作为被告的商标案件中,中国企业获得有利结果的案件数较少,缺席判决败诉的有411起,占比77.84%。
来源: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杜文静、 刘敏、潘冰;北京市贸促会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