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天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全面实现城市定位的重要途径。在“十三五”期间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窗口期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于天津在更高层次上对外开放,提升天津自贸区建设水平、打造天津经济转型与改革开放升级版,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定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天津市服务贸易基本情况
天津市服务贸易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天津服务贸易年均增长10%,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3%。2015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35.1亿美元,同比增长5.4%,排名位居全国前列。2月22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国函〔2016〕40号),批准天津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助推我市在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服务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8月印发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66号),为统筹指导新时期全市服务贸易工作提供了依据,明确了发展目标、细化了分解措施和责任分工。同时,天津市服务贸易联席会议已获市政府批准,联席会议将由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和市商务委等5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
在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大背景下,我市今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增幅达33.38%,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进口增幅较为突出。上半年我市共有5964家企业从事服务贸易进出口业务,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48.95亿美元,同比增长33.38%。其中,出口62.81亿美元,同比增长4.2%,进口86.14亿美元,同比增长67.61%。
二是传统行业持续走强,新型行业增长迅速。一方面,旅行、运输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传统服务贸易行业持续走强,上半年分别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2.98%、24.48%和22.15%。三大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累计占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89.61%、88.97%、和90.08%;另一方面,建设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增长迅速,虽然整体基数不大,但均达到了20%以上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的增速超过50%。
三是业务区域相对集中,行业集聚效应凸显。我市服务贸易业务发生的区域相对集中。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前三的滨海新区、武清区、和平区,累计占全市进出口的82.29%。目前各区服贸优势行业集聚效应凸显。河西区在运输、保险上有明显优势,和平区在其他商业服务上有明显优势,南开区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旅行上有明显优势;武清区在其他商业服务、建设领域有明显优势;北辰区在娱乐文化服务领域有明显优势。滨海新区在加工、运输、建设、金融、其他商业服务均有很强优势,七大功能区也均有拳头服贸行业。如:高新区吸引了天津市60%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集聚了以印度塔塔、日本NTT、微软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以及以软通动力、浪潮世科、东华合创等为代表的本土外包企业,已成为天津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集聚的标志性区域。
二、天津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三大战略机遇叠加下天津的优势
长期以来,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在发展海上贸易、辐射我国三北地区、联系欧亚大陆桥区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经贸基础。
1.“一带一路”战略下天津的优势
作为北方最大的港口,天津港具有区位、政策、产业、服务等要素叠加的综合优势。天津港的经济腹地以北京、华北、西北等地区为主,交通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占据海运、铁路和空运的枢纽地位。作为“一路”节点,天津港最贴近大陆,可直接延伸到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等国家。在“一带”铁路运输方面的优势更加独特,同时拥有4条铁路通往欧洲陆桥港口的,国内唯有天津港(第一条走京沈线、沈哈线、大郑线、四齐线、滨州线经满洲里国境站转西伯利亚铁路衔接至欧洲。第二条走京沈线、京包线、集二线至二连浩特国境站,经蒙古与西伯利亚铁路衔接至欧洲。第三条走京沈线、京包线、包兰线、干武线、兰新线抵新疆阿拉山口国境站,再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至欧洲。第四条经津蓟线衔接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干武线、兰新线,抵新疆霍尔果斯国境站,再经哈萨克斯坦铁路连接中亚、西亚国家至欧洲)。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天津的优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对三地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将得到迸一步加强。一方面,可使天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汇点的支撑优势更加突出,有利于北京和河北的金融、物流等相关功能向天津聚集;另一方面,天津与北京、河北的紧密协同,将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中西部的能力。
3.国家“服务贸易试点城市”和天津自贸区等政策优势
国务院今年批复的“服务贸易试点城市”和天津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和近期国家赋予天津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的特殊政策,使天津成为拥有优惠政策最多的城市之一。“一带一路”战略各节点的产业、人才、金融投资、物流等经济相关活动,必然会向优惠政策力度最大的区域汇集,为天津提升地位、发挥作用提供了明显的政策优势。
(二)问题和差距
“十二五”以来,天津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服务贸易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具体表现为:
1、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相对滞后
天津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服务业总收入规模还不够大。服务业占比较低,与北京、上海、香港等发达城市服务业比重相差较大。同时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产业能级偏弱,服务功能不强,且产业链以中下游为主。
2、服务贸易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服务贸易龙头企业甚少,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品牌。目前天津大多数服务贸易企业规模偏小,资本附加值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核心技术严重缺乏,多数服务业企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
3、结构不够合理,传统服务业占比过大
天津服务贸易的结构发展不合理,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发展的优势明显,而与货物贸易有关的金融、保险服务贸易、及其他商业服务贸易等高端服务贸易发展却明显滞后于货物贸易,相应的服务供给不足。
4、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从人才结构上看,天津缺乏掌握服务经济发展规律的政府管理人才、服务贸易各领域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研发人才及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等。
三、服务贸易发展的目标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目前天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刚超过50%,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十三五”以来,天津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其中服务业发展至关重要。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能够切实推动服务业国际化步伐,促进现代服务业在规模、层次和水平上不断提高、优化,促进天津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提质增效,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到2020年,服务贸易发展目标为总额突破500亿美元,年均增长18%以上。服务贸易总额占天津对外贸易总额比重提高到20%,达到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继续保持前列。保持运输、物流、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支柱地位,稳定增长速度。推动计算机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咨询服务、专业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到2020年力争将新兴服务贸易领域进出口额占全市服务贸易比重从目前的13%提高到20%以上。形成国际旅游、融资租赁、国际建筑服务、影视动漫、现代中医药服务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品牌。
四、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的路径
天津服务贸易12大领域中,运输和旅游优势突出,占到全市服务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新兴领域出口增长迅猛,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健康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新兴领域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年增长率达到50%以上,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发展成为我市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重要带动力量。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顺势而为,进一步巩固传统优势领域,促进新兴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建设天津海陆联运枢纽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区域广泛。国内区域包括西北、西南、中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国际区域,“一带”东连亚太地区,经过中亚地区,西接西亚至欧洲大陆;“一路”将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中东连成一线。“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亚欧大陆国家,陆地面积占世界的40%,GDP占世界的60%以上,贸易额占世界的46%,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天津打造“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推进“海向”、“陆向”双向发展,可以促进天津与中西部、东南亚等地区的深入交流合作,增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能力,形成贯通“一带一路”的区域经济中心,有利于天津提升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水平,加快构筑港口经济圈,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实施路径:一是创造运输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国际货运法规与政策措施,制定适宜的运输服务市场开放度。对外商在运输领域的投资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其更多地投向高资本、高技术领域;同时,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国内运输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第二,全方位发展海陆空运输业。加强海陆空全方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国际港口、国际机场、国际物流园区、现代化的运输装备建设等。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路运交通,以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提高组合效率。构筑现代化集装箱运输体系,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集中运输等业务。二是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有序的市场体系。各行业协会应在以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发挥规范行业市场的作用,加强行业内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密切与运输相关部门、机构的联系,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建议,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努力为中外运输企业搭建业务合作的平台。三是扩大国内运输企业规模效益。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核心,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提高运输企业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健全运输企业服务网络。把握国际运输主动权。企业应着眼于对国际贸易渠道的控制,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和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与协同。
(二)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促进旅游服务发展
“京津冀”非常紧密的地缘关系,容易形成互为旅游地,是目前国内比较大的旅游地之一。京津冀地区具有相似的旅游资源,帝王宫殿和长城古迹可以见得北京市与河北省在一些人文旅游资源上有着相似之处。同时又各具特色,有较强的差异性。北京特色是人文旅游资源,天津市滨海旅游资源占有优势,而对于河北省而言红色和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在京津冀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开发三地旅游资源,针对度假休闲、回归自然的市场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利用河北坝上草原、长城文化、燕太山水、独特的海滨海岛、温泉湿地等优势资源,与京津旅游产品进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和差异开发,优化京津冀区域内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结构。通过京津冀三地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规划共谋、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市场互开,以促进整个地区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大发展。
实施路径:一是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创汇能力。京津虽同属旅游热点城市,但所提供的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缺少产品多样性及灵活性的特点。因此,京津旅游地应通过建设相应的旅游辅助设施或增加花边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在包含农村特色风情的同时更要注重于农副产品及农民致富投资的融合。这可以充分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开发更多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增加京津地区的旅游服务贸易创汇能力。二是加强旅游相关产业链建设。关于旅游产业链条的建设,一方面需要三地加强旅游企业间的协作:三地旅游企业要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市场战略方面进行有效的配合,建立战略联盟,向联盟内的旅游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进行共同设计、策划新的旅游产品,不仅降低了宣传成本,还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形成联合促销、联合竞争、联合策划的产业链群。另一方面,加强同其他旅游相关产业的合作,积极促进旅行社与航空公司的多种形式的合作,达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加强政府间的深入合作。政府应主动拆除制约旅游发展的障碍,为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在交通方面,可逐步取消京畿高速分散的收费关卡,使公路通达顺畅,便于三地的游客流动;三地采取导游互认制度,使导游人员可以在三地自由流动,不受行政区划的受聘限制,尤其大力鼓励京津的优秀导游到河北省旅行社的就业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设立京津冀联合旅游信息咨询处,为区域内三地游客的互访提供详细的旅游信息咨询等。
(二)在“服务贸易试点城市”机遇下促进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发展
为充分发挥地方在发展服务贸易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服务贸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国务院于今年年初批复天津等15个省市(区域)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我市应充分利用试点的窗口期,创新服贸发展政策,促进我市服贸新兴领域迅速发展。
实施路径:一是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全面推动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积极稳妥地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依托自贸试验区优势,推动东疆保税港区开展国际航运金融试点和融资租赁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东疆租赁产业投资母基金,加快建设综合功能完善的现代产业金融中心。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等工作。探索设立航运保险公司。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一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支持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创新发展,完善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等新模式,鼓励外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发起管理人民币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二是拓宽专业服务发展领域。扩大专业服务的对外开放领域,积极培养引进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服务企业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教育服务国际化,探索建立国际科技合作新机制,聚集全球创新资源,开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维修业务试点。探索开展境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再制造业务试点。推进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先行先试。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方式,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加强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养,与境外律师协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外国律师事务所,支持在自贸试验区设立代表处。三是推动健康服务形成特色。培育一批具有技术、人才和较好硬件设施的企业,积极吸引和大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生物医药研发和服务机构,做优化学制药,做精现代中药,做强生物制品,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大力倡导引进具有先进管理技术的健康、养老、康复、理疗等机构,鼓励合资合作兴办各种与大健康相关的企业或机构。贯彻落实《促进天津市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工作方案》,鼓励企业积极承接国际间产业转移与药品代工服务,逐步融入国际生物医药研发链和产业链,进而推动天津健康服务产业,特别是鼓励具有优势的中医药服务企业走出去。依托现有中医药培训服务发展特色优势和基础,扩大中医药培训服务规模。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医疗资源合资合作,兴办高水平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做大做强以康宁津园等为代表的特色养老服务,依托中医药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天津第三医院等项目建设。积极支持中医药大学的传统中药深加工提炼项目,加快我市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发展大健康产业,积极支持健康产业园举办各种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鼓励吸引知名体育文化机构落户园区,支持兴办各种与体育文化相关的大型国际性活动,提高健康产业园区知名度,着力推进团泊健康产业园建设。四是促进文化服务稳步前进。加大政策支持、强化金融服务、完善服务保障,多渠道拓宽文化出口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鼓励文化企业开拓境外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扩大海外营销网络。利用好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等优势,结合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等,为文化贸易企业提供科技支撑,打造新型“服务贸易+”模式。依托自贸试验区优势,建设天津市文化服务贸易基地,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格局,将我市打造成为京津冀文化贸易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