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温度再升级 便民惠民通民心
—天津市河西区获评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全域推进先行区

来源:生活服务业处

发布时间:2025-09-23 14:07

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冰冷,而是上班路上的早餐店、楼下便利店的咖啡牛奶,还有街角菜市场的烟火气,这正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生动缩影。商务部等部门公布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第二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天津市河西区成功入选此前滨海新区列为首批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此次河西区上榜,标志着河西区在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提升便民服务品质方面的探索取得新成效,也为我市大力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河西经验"。

“小市场”体现“大民生”

清晨,河西区三水道菜市场的油条摊飘出阵阵香气,刚送完孙子上学的李阿姨正在新鲜蔬菜区挑选食材。这个运营20多年的老市场经过改造升级,不仅保留了居民熟悉的烟火气,还新增了平价小炒区和书咖角,成为辐射13个小区3万多居民的"便民生活枢纽"。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市场方腾退低效摊位,引入炒菜、咖啡等新业态,同时,针对周边学校师生需求增设休闲阅读区,配备千余册图书并即将上线借阅系统,实现了菜市场里的文化补给”,让老市场焕发新生机,这正是河西区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具象化表现。

目前,河西区已建成南北大街、气象台路等4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150个社区,涵盖菜市场、超市、药店、快递代收点等20多种业态,各类商业网点11000余个,形成步行5分钟满足日常所需,15分钟享受品质服务的立体网络。在此基础上,区域内不断丰富业态层次,引入连锁品牌便利店、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社区食堂、亲子服务中心等多元商业形态,同时培育出一批特色网红小店、便民维修服务点、社区书房等个性化服务载体。这些业态既满足了居民柴米油盐的日常需求,又兼顾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品质消费,形成了“基础保障+特色升级”的业态生态体系80余万居民提供从生鲜采购、养老托育到健身休闲的全链条服务。

宜老宜小,实现全龄友好

全区居家养老服务量达170万客次,完成197户适老化改造;建成全市首家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每千人口托位数超4个,实现养老带小双向赋能。在越秀路街道,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提供入户护理32.3万人次;全区建成172个"3+1+N"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群众超30万人

商旅文融合,打造多元消费体验

着重打造西岸品牌特色效应,依托文化中心“三城五馆两院”的综合优势,引导各商业综合体利用市场化模式导入多元文化资源,打造高水平的文化消费供给。14个街道文化站全部达到一级以上标准,特级文化站数量全市第一,形成"便民服务圈+文化圈"的融合发展格局。

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满足社区居民定制化、数字化、智能化消费需求的智慧升级类业态开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微信小程序,整合商户资源与政务服务,实现线上点单+线下配送”“社区治理+商业服务的智慧互联。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让数据跑路代替了群众跑腿

从津河岸边的菜市场到社区里的智慧养老站,河西区正以绣花功夫编织民生幸福网。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相信天津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便民生活圈,都将成为宜居宜业、宜老宜小的品质生活缩影,建设成果惠及更多居民群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