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务部
发布时间:2024-12-17 15:34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绿色贸易、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愈发受到关注。商务部近期发布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指出,要推动绿色贸易、保税维修创新发展。
璞擎电子是上海临港新片区首家保税维修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文熹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保税维修目录扩大,我们会考虑开拓更多维修品类。”
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政策持续加码下,绿色贸易、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依然存在诸多痛点待解,比如,绿色贸易存在底数不清、成本较高等问题,保税维修一哄而上,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等。
“两头在外”
保税维修持续发力
《若干措施》指出,研究出台新一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第二批自贸试验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产品目录,新支持一批综合保税区和自贸试验区外“两头在外”保税维修试点项目、综合保税区内“两头在外”保税再制造试点项目落地。
从上可见,“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属于当前政策持续加码的外贸新业态。“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指的是维修货物的来源和去向均在境外。具体而言,在国际贸易中,将境外的高价值产品或特定消费品运输至国内特定区域(通常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给予保税待遇的情况下进行检测、维修或再制造操作后再出口到境外。在此过程中,货物进境时无需缴纳进口税,且维修全程处于保税状态,海关一般也不征税。
近年来,我国机电产品和大型设备的出口量持续扩大,这些产品出口后因故障等原因直接淘汰不具有经济性,相关方倾向于将其运回中国进行维修,此举有利推动了我国保税维修业务的发展。以上海为例,今年上半年,该市保税维修业务项下进出口货值140.1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倍。
“保税维修已经成为外贸新业态之一,具有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等特点,在推动产业链延伸、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孙元欣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孙元欣看来,我国保税维修业务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决能否保税问题,该问题直到2013年上海自贸区试点“保税维修”时才得以解决;二是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该业务自2020年后逐步破冰。
璞擎电子是“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首吃螃蟹者。王文熹回忆,二手电子产品在2016年前被称为电子垃圾,属于限制进口类目,直到2020年左右,国家相关部门明确提出要鼓励保税维修和绿色再制造产业在中国落地,“当时中国多地都有意向突破,但又不知道螃蟹该如何吃,最终临港新片区借助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为公司量身定制了一套监管方案,可以实时监控到生产车间的物料投放、使用情况以及出口情况,该业务的监管模式才得以走通”。
目前,璞擎电子一年的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额约为8亿元。“我们保税维修再制造后的产品,服务体系与新品基本一致,但价格却比新品便宜五分之四,且每台设备可减少150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王文熹说。
临港物贸平台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海一向记者表示,由于实现政策突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引进的“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带来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提升。
根据《若干措施》,“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的适用范围和业务空间进一步扩大,无疑将更好地适应我国外贸结构变化。孙元欣说,目前,保税维修的税收政策、通关便利措施集中于综合保税区和自贸试验区,空间有限,“两区外”试点项目落地,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若干措施》发布仅几天后,《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保税维修业务发展若干规定》即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首部保税维修的地方性法律,将推动国家创新试点政策集成、落地,为保税维修业务发展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绿色贸易业态方兴未艾
绿色化也逐步成为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将产品碳足迹作为进口产品的一项重要考量指标,甚至设置了“碳关税”等贸易壁垒。
去年4月,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被认为是向高碳排放的特定进口产品加征“碳关税”。“CBAM的实施可能会导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SGS轻工产品服务高级认证经理顾东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若干措施》指出,加强第三方碳服务机构与外贸企业对接。此举旨提升外贸领域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帮助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SGS是一家国际公认的检验、测试和认证机构,可为企业提供包括碳盘查、碳足迹核查和碳中和认证在内的服务。今年6月,SGS为宁波欧贝特卫浴有限公司颁发了卫浴行业首张产品碳足迹核查证书,该证书表明欧贝特的带底盆整体淋浴房产品在生产、运输等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经过了SGS的核查,其“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为290.7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达到了国际标准。
宁波欧贝特卫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家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公司产品的碳排放量等环境指标符合国际认可的标准,能够满足进口国的要求,从而顺利进入这些市场,避免因碳足迹问题而面临高额的税费或其他限制。”
孙家义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客户在采购产品时,不仅关注产品的质量、价格等传统因素,也更加注重产品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持有碳足迹核查证书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吸引更多的国际客户选择公司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随着我国对绿色贸易的重视,绿色贸易规模在全球的占比有望不断提升。根据《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报告2023》显示,近年来中国绿色贸易规模基本保持增长态势,2013年至2022年年均增长3.18%,在全球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拓展绿色贸易的专门政策文件,以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为拓展绿色贸易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成本高企等痛点仍待解
在绿色贸易、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之际,目前仍存在不少痛点和堵点。
其中,绿色贸易方面,顾东兰告诉记者,绿色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底数不清、状况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绿色贸易的开展,“应推动绿色产品和服务贸易加快完善环境产品和服务分类与统计体系,明确边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成本也是开展绿色贸易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实施绿色贸易措施时,企业往往需要在环保设备购置、绿色技术研发以及原材料采购等方面投入更多资金,这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在绿色产品市场尚未完全成熟、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情况下,将会削弱产品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
孙家义建议政府能够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以减轻外贸企业在绿色贸易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压力。
保税维修方面,目前我国已有23个省份开展了260多个保税维修项目,存在标准不统一、流程不清晰的情况,全链条监管难度大,而各地一哄而上,也可能导致无序竞争的情况。
孙元欣建议,各地应注重发挥地方经济优势,瞄准重点产业,形成保税维修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比如,地铁建设的盾构机出口后返还维修,零部件涉及上万个,生产工艺极为复杂,需要海关、金融、环保等部门协同创新,同时还需要建立保税维修全链条监管机制。
“保税维修不必‘全面开花’,应根据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延伸等要求,要找准项目定位,善作善成。”孙元欣建议,“相比产业规模,保税维修更应注重产业质量、关联性和拉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