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商务局对市第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624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19 10:40

刘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统筹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培育建设工作整体保持高位推动、有序推进。一是加强制度保障。市第十二次党代会、2022-2023连续两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列入重点工作,《促进和保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定》列入市人大立法计划,计划在5月份出台,这也是国内首部关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法规。二是健全组织架构。建立“领导小组+一办八专班”工作机制,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市级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文旅、商业、资源开发利用、宣传等八个专班。将《天津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一2025年)》,细化为114项具体工作,分解到37个部门和16个区,挂图作战,强化督查,形成项目化、清单化、矩阵式、闭环式推进机制。

一、工作进展

(一)聚焦城市特色,聚合消费资源。培育工作立足京津双城错位发展,以特色化、差异化为培育建设方向,重点发掘“河、海、港、洋楼”城市独特资源,实现自然景观、人文品牌的消费功能。

一是做好海河消费文章。实施海河游船贯通工程,打造“水上巴士”消费新动线,同步提升旅游、交通和消费功能,形成从海河上游通达国家会展中心的商旅文展沿海河消费观光带。目前,国资系统已整合了海河游船经营主体资源,启动了13个码头新建改建工程。

二是经略海洋消费空间。编制完成《天津市海洋空间区划》《天津滨海湿地国家级海洋公园总体规划》,对153公里海岸线消费功能分段规划,启动实施航母主题公园军事主题、国家海洋博物馆冰雪主题、生态城海洋文旅度假主题等亲海消费五大工程。围绕邮轮经济,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天津邮轮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邮轮制造维修基地、建设国际邮轮用品采购供应中心、发展“邮轮旅游+”等6方面17项措施。

三是开发洋楼消费功能。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住建部门牵头成立市盘活利用小洋楼资源领导小组,制定《天津市小洋楼招商引企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利用,以总部经济和沉浸式消费业态为目标,招揽高端服务业企业和历史文化消费品牌入驻,陆续引进联想、阿里等12家总部企业和民国物语博物馆、安里甘教堂、范竹斋旧居沉浸式演艺项目等品牌。

四是依托港口消费创新。依托港口优势,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建设,打造跨境电商全球中心仓,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离境退税试点在津落地,全市首个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中心仓运行。拓展海关保税展示交易制度,首单国际艺术品“保税展示+拍卖”业务落地天津意风区,拍卖标的实现300%的溢价。稳固平行进口汽车全国龙头地位,拓展房车、摩托车等全新车型,到港及实际清关规模占到全国的80%。

(二)打造地标商圈,推进载体建设。把打造地标商圈作为培育建设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全力推进商圈布局优化、载体建设、业态升级、数字赋能。

一是强化商圈顶层设计。落实《海河国际商业中心规划》,形成“国际化地标商圈、区域级商业中心、社区便民生活圈”三级消费生态网络。统筹谋划金街、五大道、老城厢一古文化街、摩天轮、意式风情区、文化中心、佛罗伦萨小镇、滨海SMD商圈等八大地标商圈,按照“一区一中心”推动14个区级商圈改造提升,打造区域级消费地标。培育工作启动以来,仁恒伊势丹、青旅运动新天地等15个新载体开业,新增商业面积150万平米,其中半数以上坐落在商圈以内,2023年还将有12个开业,到年底全市商业载体将突破100个,建筑面积超千万。

二是促进商圈业态升级。聚焦高端消费、时尚潮流、国潮文创、体验休闲等四大领域,加快推动传统商圈业态调整。金街商圈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核心承载区,业态结构不断优化,餐饮、休闲等体验业态占比增10个百分点,年营业额超130亿元。佛罗伦萨小镇商圈成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年吸引京津冀消费客流1000万人次,其中60%为外地消费。

三是盘活闲置低效载体。坚持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制定《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3-2027)》《关于进一步明确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用地过渡期政策办理流程的通知》,支持利用闲置商业载体、老旧工业厂区、传统百货,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改造成文创园区、商业街区、体验中心、综合体等新型消费载体。住建、规资、商务部门紧密联动,从小洋楼活化利用、推动闲置商业载体再利用、利用工业遗存打造新地标、片区整体更新四个方面,盘活闲置低效载体。促进意风区77栋小洋楼完成经营权归集;在原浙江兴业银行旧址打造了星巴克臻选旗舰店;坚持修旧如旧,利用原天津热电厂旧址改造提升为金茂汇购物中心,荣获2022年国家级城市更新奖,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采取产业微更新方式升级传统商圈,联合闲鱼平台,对原有国有资产空置楼宇重新升级改造而成的二次方流通产业园,成为北方首个二手奢侈品消费市集。

四是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修订《天津市社区商业配置规范指引(试行)》,综合社区居民数量、年龄结构、消费习惯等因素,精准补齐基本保障,促进业态品质提升。两年来,全市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78个,圈内养老、托幼、莱店、超市、家政、药店、书屋等各便民业态经营网点近27万个。联合美团开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实现网点上网,较好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需求。滨海新区和河西区入选了全国试点。

(三)引育消费品牌,丰富消费场景。依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金字招牌”,加强谋划,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是打造标志性活动。着力在提升活动品牌效应上下功夫,举办了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消费主题论坛一海河国际消费高峰论坛,文涛部长作主旨演讲。连续举办两届海河国际消费季,围绕汽车、家电、零售、餐饮等主题年均举办1000余场活动,达成了“一区一主题”“一业一方案”“周周有精彩、月月有新意”的活动效果。2022年,市区两级累计投放政府消费券超4亿元,撬动消费超百亿元,激发了群众的消费热情,促进了消费复苏。

二是引育知名品牌。发展首店经济,“一企一策”帮助首店选址开业,两年来引进爱马仕、茑屋书店、大英皇家博物馆、华为华北旗舰店等300余家批零、餐饮、文娱、亲子、服装知名首店,80%以上进驻重点商圈及商业街区,全市首店入驻率较培育前同比翻了一番。

三是推动老字号焕新。出台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市级老字号联席会议机制。夯实传承根基,启动新一批津门老字号认定工作,老字号品牌增至187个。搭平台构场景,在京东平台、建行生活APP开设老字号专区。鼓励老字号融合跨界发展,培育国潮IP和文创产品,祥禾饽饽铺与故宫联名推出新中式糕点、“山海关”汽水和“芦花”盐联合研发海盐西柚味汽水、达仁堂开发文创产品紫苏梅饮等,释放老字号消费潜力,让老字号活起来、火起来。

四是构建多元消费场景。发改、商务、文旅、体育部门强化联动,加快实施商旅文体融合发展,以展旅赛会引流,以商贸文娱留客。文旅方面,全市选树出100个城市文旅新地标,推出25条精品旅游线路,举办了9期“邂逅天津”文艺演出进商圈进餐厅活动。体育方面,创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8个,打造V1汽车世界国家特色体育服务综合体,举办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赛车、海河国际龙舟赛、第三届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等15场大型体育赛事。会展方面,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展馆面积翻了一倍,相继举办世界智能大会、国际汽车展、105届糖酒会等60余场大型展会。

(四)提升配套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天津持续加强交通抵离、城市配套、消费维权等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不断提升消费便利度舒适度,为培育建设工作打好基础。

一是提升到达便利度。京唐铁路、京滨铁路北段建成运营,津兴铁路全线铺轨,“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形成。连通10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地铁4号线运行,编制《市机动车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21一2035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3万个。

二是提升消费舒适度便利度。编制《天津市“植物园链”专项规划》,改造50个口袋公园,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城市休闲休憩场所。为服务居民夜间消费,开放了夜间临时停车泊位,引导商户分时段外摆经营。建成24小时城市书房16个,引进24小时便利店超700个,投放24小时智能药柜280个。

三是完善消费维权体系。加速普及在线纠纷解决(ODR)机制,方便消费者足不出户解决诉求。目前,共发展ODR企业271家,处理消费者投诉22780件,按时办结率97.15%,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262万余元。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推动。进一步完善培育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进一步增强培育建设工作合力。在培育建设任务上体系化、清单化、项目化,在工作机制上抓统筹、抓重点、抓考核。

二是强化资源开发。深入发掘“河、海、洋楼”城市资源,发挥“近代百年看天津”文化名片作用,推进文化旅游场景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与商圈商街提升改造相结合,着力打造城市消费IP,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城市显示度和美誉度。

三是强化消费供给。持之以恒做好地标商圈建设,推动各区建设消费聚集区,构建“一区一中心”格局,搭建更多商旅文体康养跨界融合的消费场景。紧跟数字化、体验式消费潮流,打造616海河国际消费季标志性促消费活动。立足我市制造业消费品牌,培育面向全球本土品牌,形成制造业立市和贸易强市的有机联动。

四是强化政策支撑。在历史风貌建筑开发、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消费环境提升、城市更新、首店引进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政策,推进管理体制、业态模式、数字赋能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五是提升服务质量。对标国际标准,推进景区、餐饮、商场、交通站点和出租车等窗口单位服务质量提升,打造良好售后服务维权体系。

2023年4月19日

工作人员:王肿          联系电话:58665532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