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政岸报[2009]16号 签发人:赵尚武
关于天津海关开展区域通关支持
无水港建设与发展的情况报告
市政府: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扩大‘无水港’建设,完善‘大通关’体系,加强跨区域口岸直通与合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近几年,天津海关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区域通关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内陆无水港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了天津口岸与腹地的合作,增强了天津口岸的竞争力,对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推进区域口岸通关和支持无水港建设与发展,天津海关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一是设立区域通关部门,成立了区域通关科,负责区域通关工作。二是设立区域通关窗口,
为内地进出口货物提供便捷通关服务。三是建立区域通关联席会制度,天津海关牵头,每年定期召开北方地区海关区域通关联席会,研究协调区域通关合作事项。四是提高通关效率。围绕区域通关,量化通关目标,作出“当日、一次办结”承诺,落实“7小时通关”工作制度,全面推行一点通全关区,一个窗口全可办,一次性全告知,一次性全解决的“四个一”工程,通关效率走在全国前列。五是大力支持无水港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天津海关多次深入内地进行无水港调研考察,帮助指导无水港建设。另一方面,为无水港创造便捷通关条件,创新通关模式,改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制度,在全国首创并推出“陆港便捷通关模式”,在前期与4个无水港签订《陆港便捷通关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积极跟进服务与对接,今年又与包头、银川无水港对口部门签订了《陆港便捷通关合作备忘录》,有力地支持了无水港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天津海关还注重总结无水港建设的经验,制作了《陆港建设研讨与展望》幻灯片等研讨资料,先后多次邀请内地海关、无水港企业等,从深层次上对无水港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研讨交流,推进了无水港的健康发展。六是不断推进跨关区通关合作,天津海关大范围、多批次组织走访考察腹地各个关区,先后与腹地18个关区签订了《区域通关合作备忘录》,合作范围覆盖了华北、西北、东北全部及西南、华东部分地区,形成了东、中、西部多点联动,海、陆、空全方位便捷快速通关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对外贸易大提速,服务和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腹地经济振兴。今年上半年,天津海关办理区域通关报关单14563票,货值28.38亿美元,货重416.6万吨。区域通关降低了物流成本,为内地企业提供了贸易便利化并带来发展机遇。
为进一步拓展区域通关合作,支持无水港建设与发展,7月16日,天津海关在长春召开了由北京、石家庄、长春、太原、银川、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海关和天津口岸办、吉林口岸办、天津港等单位参加的区域通关座谈会。会上,天津海关与长春海关签订了《区域通关合作备忘录》,印发了《“陆港”便捷通关模式出口货物操作规程(试行)》、《陆港建设标准和条件》和《天津海关、属地海关关于加强“陆港”便捷通关模式监管合作备忘录》,围绕无水港建设与监管进行了研讨座谈。这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扩大了天津口岸的服务辐射范围,提出了区域通关和内陆无水港建设的规范性意见,推动了天津口岸与腹地的通关合作,对于增强天津口岸竞争力和滨海新区的服务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会后,天津口岸办应天津海关肖亚农副关长的邀请,会同天津港集团到沈阳保税物流中心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沈阳保税物流中心,听取了沈阳保税物流中心管委会的情况介绍。沈阳保税物流中心2009年2月11日获得国家正式批准,成为国内23家保税物流中心扩大试点单位之一,是东北内陆地区唯一的保税物流中心。该中心位于沈阳近海经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一期建设750亩,总投资5亿元。预计今年11月份验收,并正式封关运行。目前正在寻求合作伙伴。
专此报告。
二〇〇九年七月三十日
主题词:口岸 区域通关 会议 报告
(共印7份)
天津市人民政府口岸服务办公室 2009年7月30日印出